•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法学院】日照茶业:智链赋能“三茶”统筹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0

7月24日,烟台大学益厘农庄实践队走进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在这片承载着“南茶北引”六十年历史的土地上,亲身触摸科技赋能下绿茶产业的新脉动。作为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核心功能区,这座占地200亩的园区正以全产业链科技化实践,书写着“三茶统筹”的日照答卷。  

走进智能育苗工场,眼前的场景颠覆了传统农业认知:恒温恒湿环境中,嫩绿茶苗在立体栽培架上整齐排列,根部浸润于循环流动的营养液中。技术员手持平板轻点,水肥数据即时调节——这里首创的“多根无性茶苗快繁技术”,使育苗周期缩短40%,年出圃优质种苗达千万株,为岚山区万亩茶园筑牢“芯片”根基。移步至茶园物联网中枢,巨屏上跳动着全区茶园的实时数据,从土壤pH值到叶片含水量,从虫情预警到光照强度,20类指标构建起茶叶生长的数字孪生体。这套系统今年已完成50批次质量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率为零,让“日照绿茶”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茶+”战略遇上跨界融合,产业园释放出几何级增长动能。在茶衍生品研发中心,队员们品尝到抹茶拿铁与精致白茶,见证一片叶子如何蜕变为新式茶饮。更令人惊叹的是与汇源集团联合研发的“日照绿茶白兰地”——将发酵茶汁经蒸馏陈酿,开辟出茶叶深加工千元级价值新赛道。这种创新精神延伸至文旅领域:借鉴上合示范区“农科+体验”模式,园区打造了沉浸式茶文化考古博物馆,汉代陶焙笼、宋代石碾盘与全自动萎凋线并置,诉说着从柴火铁锅到智能制造的千年嬗变。而园区东翼的茶主题酒店,则将商务会议、茶膳体验、茶浴康养融为一体,客房内定制茶香机、会议桌嵌入茶艺演示台,让商旅人士在氤氲茶香中达成合作。  

 

科技红利最终惠及田野。在甲子山林下茶园,实践队观察到“以草抑草”的绿色奇迹:茶树间作鼠茅草形成生态地毯,既抑制杂草又保湿保温,配合黑松林冠的适度遮荫,孕育出儿茶素含量翻倍的野山茶。这种林茶共生模式已推广1.2万亩,亩产值突破5万元。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产业链组织端——岚山区创新“双社双链”机制,以镇级联合社统筹88个村党支部合作社,通过“茶医生处方制”免费配送生物农药,物联网溯源锁定每批鲜叶来源,让茶农李其朴们告别“路边等贩”的历史,鲜叶收购价同比提升30%。  

离开展厅时,实践队员被一组对比数据震撼:尽管智慧系统投入达传统茶园1.4倍,但五年周期内人工成本下降87%,灾害损失率仅为传统种植1/5,三产融合收益占比58%,综合效益反超25%——这恰似胶州上合清水湾无人农场的“科技辩证法”在茶产业的重演。而当团队走入刚开业的茶山牧场,百款互动演艺矩阵正激活茶园新体验:萌宠乐园里孩子喂食羊驼,雾森步道中汉服少女翩跹起舞,火山裂谷漂流穿越摩洛哥风情峡谷,二期星河茶园星空营地已启动预售。

“从前卖茶叶,现在卖生活。”园区负责人的一句话道破了产业转型的实质。在科技赋能与文化加持下,茶产业焕发新生,茶旅融合、多元业态蓬勃发展,游客络绎不绝,茶主题酒店持续满员,各类茶衍生品广受欢迎。这片昔日的传统茶园,正通过科技驱动与文化浸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日照绿茶产业,在传承“南茶北引”历史荣光的同时,正以其蓬勃的创新力量,书写着面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