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法学院】日照马陵春茶业:茶香里的科技传承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0

为了解传统茶企在现代化浪潮中的转型路径,7月24日下午,烟台大学益厘农庄实践队走进日照南湖马陵春茶业有限公司,在茶山与车间间开启沉浸式产业调研。这家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省级龙头企业,正以科技赋能与匠心传承的双轨并行,诠释着日照绿茶的当代生命力

实践队员背起茶篓登上云雾缭绕的有机茶园,指尖触碰带着晨露的嫩芽。园区工作人员现场示范“一芽一叶”采摘标准:“叶片夹角需保持45度,指腹轻提避免损伤生长点。”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凝结着茶园管理的科技内核——园区布设的微型气象站实时回传温湿度数据,智能喷灌系统依此调节微气候;茶树间铺设的反光膜通过光谱调控促进氨基酸合成。在茶叶筛选车间,队员们体验了AI色选机的精准分拣:茶叶在传送带上高速通过,光学传感器瞬间识别外形色泽,机械臂将不符合标准的叶片精准剔除。车间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使人工筛选效率提升五倍,优品率稳定在98%以上。

走进全透明参观通道,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的融合场景徐徐展开。萎凋区内,竹匾承载的茶青在温控环境下自然失水,老师傅凭经验判断叶片柔软度;相邻的自动化生产线则实现精准控温,红外监测仪动态调整萎凋参数。在核心的杀青环节,实践队员在老师傅指导下体验手工炒茶:掌心感受着铁锅温度变化,茶叶在反复抛撒中蒸腾起清香。“温度差一度,香气弱三分。”有着三十年炒茶经验的徐师傅展示着手掌的烫痕。而隔壁车间的电磁杀青机正以0.1℃精度复刻着手工工艺曲线,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锅温、时长、含水率等参数。这种“双轨制”生产模式,既保留非遗技艺精髓,又满足标准化量产需求。

调研座谈在弥漫着栗香的审评室进行。企业负责人取出三组茶样揭示品质差异:传统茶园茶叶汤色略显浑浊;有机种植的春茶透出嫩绿光泽;而林下野茶则呈现独特的金黄韵。品鉴环节,队员们通过水温控制实验领悟冲泡科学——85℃水唤醒的茶汤鲜爽甘醇,沸水冲泡则激发醇厚底蕴。座谈揭示出企业的创新布局:与中茶所共建的实验室正在研发茶树抗寒品种,以适应北方气候变迁;新投产的抹茶车间采用低温研磨技术,最大限度保留叶绿素活性;茶渣转化有机肥的生产线即将投产,实现全产业链零废弃。

漫步茶文化体验区,实践队观察到产业延伸的更多可能。茶山步道旁,家长带着孩子在认养茶树上悬挂心愿牌;研学教室内,青少年通过显微镜观察茶叶细胞结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正用方言讲解古法制茶工序。企业开发的“茶源追溯”小程序,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影像。这种“可视化的信任”推动产品溢价持续增长。

夕阳浸染茶山时,队员们在初制车间见证了当日最后一批鲜叶的蜕变。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的工序在灯光下流转,茶香穿透玻璃窗萦绕不散。这片承载着日照茶人四十载耕耘的土地,正以科技守护传统,以匠心诠释创新,在每一片茶叶中沉淀着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