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崇敬与求知之心,我踏入焦裕禄纪念馆,随后走进他的故乡北崮山村。这次社会实践,如同一堂深刻的人生大课,让我对这位人民公仆的伟大精神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
纪念馆内,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他出生于动荡岁月,自幼饱经苦难,亲人离世、被日寇迫害、被迫做劳工,每一段经历都充满艰辛。但这些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让“爱民”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解放战争时期,焦裕禄积极投身革命,在枪林弹雨中锤炼自己的信仰。他参与战斗、支援前线,为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共产主义信念在战火中愈发坚定。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号召投身工业建设,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他深入车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基层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工业管理内行,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实干精神。
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彼时兰考正饱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困扰,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艰难局面,他没有丝毫退缩。展厅里陈列的旧自行车和磨损的布鞋,见证了他的奔波。他靠着它们跑遍兰考120多个生产大队,深入调研,掌握“三害”规律,制定科学治理方案。为了防风固沙,他带领群众栽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已成为当地致富产业;面对洪水,他不顾危险趟水察看水势;在漫天风雪中,他心系百姓,访贫问苦,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温暖无数人的心。哪怕身患肝癌,被病痛折磨,他仍用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唯一的遗愿还是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走出纪念馆,来到北固山村,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诉说着焦裕禄的故事。老人们回忆中的“裕禄娃”,善良、勤劳、有担当,从小就立志让乡亲过上好日子。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浪潮里,故乡传承着焦裕禄精神,走上富裕发展之路。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明白焦裕禄精神是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担当、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