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计控学院 刘志昊】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8-20

出发前总以为,支教是一场带着光环的奔赴——我们揣着知识的工具箱,要去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直到双脚真正踩进臧家庄的泥土里,才懂得这场远行的真相:不是我们带着光去照亮什么,而是那些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课堂里闪烁的眼睛,让我们看清了自己内心深处需要被滋养的角落。

初到时的热忱里,藏着几分不自知的傲慢。总觉得“我们带来的”是珍贵的——编程课的逻辑、普法课的规则、手工课的创意。直到看见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用捡来的碎镜片拼出彩虹,说“老师你看,这样也能发光”,才忽然愣住:原来孩子们早已拥有发现美好的能力,我们所谓的“给予”,不过是陪他们一起把这份能力擦亮。

那些被乡土浸润的日常,慢慢磨去了城市里的浮躁。清晨徒步两公里的路,起初觉得是负担,后来却成了与土地对话的时刻——看露水在玉米叶上滚动,听蟋蟀在草丛里鸣唱,观察路边野花如何顶着烈日绽放。这些在课本里读不到的“生存哲学”,比任何教案都更有力量。就像那个总爱逃课捉虫的男孩,能准确说出每种昆虫的习性,他教我们辨认野菜时的笃定,让我突然明白:教育从不是单向输出,而是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成为学习者。

离别那天,孩子们把画满笑脸的黑板擦了又画,草编的戒指戴了又摘。握着那枚粗糙的草环,忽然懂得支教的意义:我们不是来“拯救”谁的,而是借这段时光,让彼此的生命都多了些褶皱里的温柔。那些课堂上的欢呼、田埂间的奔跑、星空下的低语,最终都变成了照进内心的光——让我们明白,所谓“成长”,不过是在某个瞬间突然懂得: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你能给予什么,而是你愿意放下预设,去接纳世界本来的模样。

如今再想起臧家庄的星空,总觉得那些星星格外亮。它们像孩子们的眼睛,也像我们心里被点亮的灯。十二天的时光很短,却足够让我们记住: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自己的土壤里,野蛮生长,温柔绽放。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路过时,轻轻说一声:“你看,世界很大,你很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