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法学院 王梓衡】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9

暑期社会实践,我随着实践队伍踏入了针对烟台、东营、临沂、济南的农村宅基地入市调研的行列。亲历了“宅基地入市”这一深刻变革在乡土大地的脉动。在基层干部办公室堆积如山的政策文件旁,在村民围坐探讨的热烈场景中,我触摸到农民对盘活“沉睡资产”的热望与谨慎——那是一种交织着期盼与迷茫的真实心态。

当政策之光照进现实,我清晰地看见其间的暗影与缝隙。在莱阳市的小村庄里,大爷的担忧:“地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卖给别人,以后子孙回来了,上哪去?怕连个根都没有了。”“村里边都是年纪大的老年人居多,年轻一辈都想出去发展,有几个能够回来的.”他们心里的担忧无不展现出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老年人对于政策缺乏理解与认知、大量闲置,荒废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尚未明晰、可持续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农民对长远生计的隐忧……这些痛点如同土地上的沟壑,亟待政策之水的精耕细作。

实践如一盏灯,照亮了政策落地必须深植的根系:农民的知情权与决策权。宅基地改革不仅是土地的流转,更是农民财产权利的觉醒与实现。我深刻体认到,任何制度创新若脱离农民真实意愿与长远福祉,终是无源之水。唯有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价值释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让纸上权利化作手中真金白银,方是改革的灵魂所系。

此番实践,让我领悟:宅基地入市非仅为土地松绑,更是为农民未来赋能。当沉睡的资产化作可期的财富,当农民在变迁中真正成为主人翁,乡村振兴之路才真正有了深厚根基与不竭动力。这一份土地上的觉醒与新生,正预示着乡村未来最动人的曙光。


  • 附件【图片2.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