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法学院 马亚南】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9

这个七月,我作为“地蕴新生”实践队的一员跟随队伍踏上山东的土地,从莱阳市龙旺庄街道西陡山村到济南市刁镇街道张官村,再到东营市东营区街道茶坡村,我们用脚步丈量着宅基地这方承载着乡土记忆的土地。在调研中,我们见过紧锁的旧宅爬满藤蔓,倾听过村民对闲置房屋的惋惜,也见证了试点村里宅基地变身产业载体的生动实践—这场关于“唤醒沉睡资产“的调研,让纸面的政策术语有了鲜活的血肉。

在这次关于农村宅基地入市意愿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村民对此持保留态度,不太原意让自家宅基地进入市场流通。深入交流后能感觉到,宅基地在村民心里远不只是一块建房用地那么简单。不少长辈提到,这老宅子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承载着一家人的记忆和感情,说是“家族的根“也不为过。在他们看来,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东西,根本不该和”交易“”买卖“挂钩,这是对家族传统的一种珍视,也是很多村民不愿让步的原因。宅基地基于乡村,是特殊的存在。它是农民心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依托,却也可能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闲置资源,三地走访,虽地域不同,却藏着相似的期待,既想要老房子产生价值,又不想丢了祖祖辈辈的根基,这场调研渐渐让我明白:宅基地入市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一场需要兼顾情感与利益的精细改革—既要明确产权让农民安心,又要搭建平台让交易顺畅;既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又要为乡村发展留足空间。

"地蕴新生"这个队名,越调研越觉意味深长。土地里本就藏着乡村发展的潜力,而"新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宅基地有了新用途,更在于乡村有了新活力。在东营调研时,夕阳正落在盐碱地的田埂上,那些曾让村民犯愁的闲置房屋,在余晖里仿佛有了新的生机。或许宅基地入市的探索还需时日,但只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前头,尊重乡村的肌理与传统,这片土地里藏着的力量,终会冲破束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而我们,既是这场变革的记录者,更愿做推动政策落地的践行者——因为见过土地的沉寂,便更期待它苏醒时的蓬勃。


  • 附件【图片1.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