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四女寺水利枢纽:刻在大地的实践课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7

水利兴则天下安,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国家水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以其跨世纪的坚守,成为诠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生动注脚。近日,一场聚焦水利智慧与生态保护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展开。

漳卫南运河四女寺枢纽工程管理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接待了实践团队:安排资深工程师全程讲解,开放中控室、闸门操作区等核心区域,通过数据看板、模拟操作等直观方式,让学子们触摸水利工程的"脉搏"。

图为队员在认真听接待员讲解

作为漳卫南运河流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四女寺枢纽的防汛体系暗藏玄机。实时监测系统捕捉水位、流量等数据,工程师依据防洪调度方案精准调控南、北进洪闸与节制闸——小流量时分级泄洪,大洪水时全开分流,将上游来水科学导向漳卫新河与南运河,其3800立方米/秒的泄洪能力,是守护津冀鲁数百万群众的"安全阀"。这一过程,正是国家防汛抗旱"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机制落地的微观缩影,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图为船闸实景

实践中,学子们更读懂了工程的生态密码:通过维持河道基流、补给周边湿地,枢纽为候鸟营造了栖息乐园,水生植物群落净化水质的同时,构建起"河-岸-湿地"共生系统。这恰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印证了水利工程"兴利除害"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

图为水文站水生生态状况

从防汛调度的精密到生态治理的深远,四女寺水利枢纽的实践课,让青年学子看见大国工程背后的战略思维与民生温度。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使命的接力——当更多年轻人读懂水利与国计民生的深层关联,方能在新时代治水兴邦的征程中,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