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探访鲁绣非遗,青年学子对话千年技艺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6

指尖轻触千年丝线,耳畔聆听岁月故事。718日至19日,烟台大学“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走进济南山东博物馆鲁绣研究传承中心,深度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与鲁绣(衣线绣)代表性传承人宋爱华大师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对话。

在宋爱华大师如数家珍的讲述中,一幅鲁绣的千年画卷徐徐展开。从承载深厚历史的衣线绣、发丝绣,到精妙绝伦的雕平绣,每一针都凝聚着齐鲁大地的智慧与匠心。队员们屏息凝神,指尖轻抚过展品繁复的纹路,仿佛触摸到时光的肌理。曾几何时,鲁绣以其卓然风采曾获得高度赞誉,各类技法蓬勃生发。然而,当宋老师谈及当下传承的艰辛,语气中难掩忧虑——产业化浪潮下,传统手工业在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中节节退守;传承者青黄不接,技艺无奈“退居”博物馆,成为橱窗内沉默的风景。辉煌过往与今日困境,在学生们心中交织成一声沉重的叩问。

团队步入鲁绣非遗文化体验馆,近距离感知其生命律动。在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执起银针,于经纬之间笨拙而虔诚地摸索。一根丝线的起落顿挫,让“心静、手稳、眼明”的古训不再抽象,每一针的滞涩都诉说着技艺传承所需的惊人专注与岁月沉淀。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她们在时代夹缝中守护火种的执着,更真切体会到鲁绣存续面临的深层挑战。

实践队员们不仅以手眼体认了鲁绣的温度与深度,更将所见所感沉淀为文化守护的自觉。他们细致记录纹样针法,深入探讨数字化传播与创新设计的可能性,试图为古老技艺注入青春视角。当指尖触到发丝绣那细若游丝的丝线时,一种超越观赏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线,也是千年文脉的无声延续。

鲁绣的命运缩影,映照着无数非遗在当代洪流中的共同处境。青年一代躬身入局,以热忱与智识倾听古老技艺的低语,正是文脉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当年轻的目光与沧桑的针线相遇,守护与创新的种子已在心田悄然播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