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新章数字绘就传承新景:吕家扑灰年画焕新生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6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传播”的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烟台大学“灰韵新生·数字焕新”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奔赴山东高密,深入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延祥老师及其吕家画堂,聚焦千年扑灰年画技艺,探索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创新实践。

7B945

匠心问道:解码省级传承人的技艺精髓

实践队走进古朴的吕家画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延祥老师热情接待了队员们。画堂内,松烟墨香与矿物颜料的气息交织,琳琅满目的年画作品凝聚着吕延祥老师数十年的心血。作为吕氏家族技艺的承继者,他现场为队员们解密扑灰年画的核心技艺。吕延祥老师细致演示了“扑灰”绝技:特制柳枝炭条勾勒初稿,炭粉轻扑精准拓印轮廓,再以天然矿物颜料工笔重彩层层渲染。指尖翻飞间,门神铠甲纹路威严毕现,民俗图景色彩鲜活饱满。“‘扑拓’贵在力道均匀,重彩需用天然矿物,方能历久弥新。”吕延祥老师强调。画案旁陈列的赤铁矿赭石、孔雀石青绿,无声诉说着他对传统材料与古法的执着坚守。

8383A

数字跃动:AR赋能静态年画焕发活力

针对非遗传播难题,“灰韵新生·数字焕新”实践队创新性地运用AR技术,让吕家年画“动”起来。队员们精心选取吕延祥老师的代表作《门神》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互动卡片。当市民用手机扫描静态画作,神奇一幕展现:门神手中的兵器凌空舞动,铠甲纹路流光闪烁;《五谷丰登》图中的稻穗随风摇曳,孩童嬉戏场景栩栩如生。这种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将扑灰年画的神韵与民俗趣味直观呈现。吕延祥老师对此高度赞赏:“这技术让老手艺焕发出了时代的新光彩!”在高密老街市集的线下宣传中,AR卡片成为焦点,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体验,孩童的惊呼与老人的感慨交织,非遗魅力在互动中生动传递。

线上线下联动:立体传播点燃公众热情

实践队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立体传播网络。线下体验,直观可感:在高密老街市集设立互动展台,展示吕延祥老师原作及队员临摹作品,图文详解“柳枝烧灰”、“扑拓”等技艺要点。市民被热情邀请亲手体验炭粉扑印的奇妙过程,并现场扫码感受AR年画动起来的魅力,单日吸引体验者逾200人次。线上矩阵,辐射广泛:精心运营新媒体平台:抖音发布“吕老师工笔重彩技法”等科普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1000次,直观展现技艺魅力;小红书推出“探秘吕家画堂”连载12篇,真实记录队员学习过程,学员线稿与吕延祥老师成稿的对比引发网友对传统与现代的热议;团队公众号推送《守艺人吕延祥》深度文章,讲述传承故事,解析技艺精髓,并附赠AR电子年画壁纸供下载,让门神“守护”手机屏幕。线上线下反响热烈,网友纷纷留言:“AR门神太酷了!”“被种草了,想去高密看看!”“原来非遗也能这么潮!”

7B744

青春答卷:数字时代下的匠心传承新路

烟台大学“灰韵新生·数字焕新”实践队的高密之行,是青春智慧与千年技艺的深度碰撞。从省级传承人吕延祥老师“让技艺接上时代地气”的殷切期望,到实践队员运用AR技术、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创新实践,共同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新路:以吕延祥老师坚守的匠心为根基,以数字技术为创新引擎,以青春力量为传播纽带。当静态的年画在指尖跃动,古老的技艺在屏幕新生,扑灰年画便从吕家画堂的静谧空间,真正走进了当代生活的广阔天地。这生动证明,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与青年力量的拥抱下,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薪火相传,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璀璨光芒。

7550C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