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物电学院】 铭记胶东革命,传承胶东英雄魂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3

踏入胶东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脚步。展厅入口处,巨幅浮雕上"忠诚、勇敢、自强、务实"八个金色大字,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是胶东精神的密码,也是我此行要解读的答案。

"英雄胶东"展区的玻璃柜里,静静躺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讲解员说,这是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孟良崮战役时穿过的。衣摆处的弹孔边缘还留着焦黑的痕迹,袖口磨得发亮,衬里的棉花从破洞处探出来,像极了战士们永不弯折的筋骨。旁边的全息影像正在重现1942年的马石山突围战:十名八路军战士在暴风雪中穿梭,将被困群众一个个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日军逼上悬崖。"跟他们拼了!"最后的呐喊穿透时空,让展厅里的呼吸都变得沉重。原来课本上"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胶东大地上也曾这般壮烈。

转过拐角,"支前洪流"展区的场景让人眼眶发热。泛黄的照片里,白发大娘正把刚出锅的窝头塞进战士背包,年轻媳妇背着孩子推独轮车,车辙里还沾着泥土。展柜里的军鞋鞋底纳着密密麻麻的针脚,讲解员说,胶东妇女创造了"白天种地、夜里做鞋"的奇迹,一双鞋要纳3000多针,300万双鞋连起来能绕胶东半岛两圈。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封没寄出的家信,是位叫王秀兰的姑娘写给参军丈夫的:"家里的地种上了,娘的病好多了,你在前线放心打仗,等你回来吃我蒸的大馒头。"信纸边角被泪水洇得发皱,字里行间却全是坚韧。



登上纪念馆顶层的观景台,青岛湾的风光尽收眼底。万吨巨轮在港湾穿梭,滨海大道上车水马龙,与展厅里的黑白照片形成强烈对比。讲解员指着远处的自贸区标牌说:"当年胶东兵工厂造出的第一门火炮,射程不过3公里,现在我们的港口能迎接全球的货轮。"这让我突然明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守护这份安宁与繁华吗?

离馆时,我在留言簿上写下:"他们把黑暗挡在身前,让我们沐浴阳光。"胶东的风里,不仅有海浪的气息,更有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那些在纪念馆里遇见的名字、看到的物件、听到的故事,早已化作前行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用再面对枪林弹雨,但带着这份胶东红魂,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前行,便是对先辈最好的回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