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兵分两路,分别在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与上海滩花园社区开展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带来传统文化、人工智能与科学实验的三重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在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活动以传统文化体验拉开序幕。上午,赵伊彤首先为在场的孩子们系统讲解了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从古代剪纸的实用功能到现代剪纸的艺术创新,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孩子们对这门传统手工艺有了初步认识。讲解结束后,范树澈与非遗传承人刘彩虹老师接力,带领孩子们开展剪纸实践课程。刘彩虹老师现场展示了基础剪纸技巧,从纸张的折叠方法到剪刀的运用力度,一步步耐心示范。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和彩纸,在范树澈与刘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创作,从简单的对称图案到寓意吉祥的窗花造型,现场充满了专注与欢乐的氛围。

午后,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转入科技主题。赵玉玲为孩子们带来了《初识AI人工智能》课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及发展历程,结合图片和短视频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到AI在日常生活、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课程中,赵玉玲注重互动引导,鼓励孩子们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
AI课程结束后,马德堡半球实验紧接开展。张家恺先向孩子们讲解了实验的科学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与作用,随后现场演示实验过程:将两个半圆球合在一起,抽出内部空气后,两个半球紧紧吸附,即使多名孩子合力也难以将其拉开。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张家恺趁机进一步解释原理,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与此同时,上海滩花园的活动以科学实验为核心展开。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为孩子们准备了空气炮、泡沫大爆发、水火箭、酚酞变色等多个趣味科学实验。
在空气炮实验环节,武慧敏先讲解了实验所涉及的气压与气流原理,随后用自制的简易装置演示:当“炮身”被挤压时,内部空气迅速喷出,形成无形的“炮弹”,能够吹动远处的轻质物体。孩子们轮流尝试操作,亲身体验气压的力量。

泡沫大爆发实验则通过化学反应呈现奇妙现象。武慧敏将小苏打、洗洁精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白色泡沫,如同火山喷发般涌出。他在演示过程中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提醒孩子们注意实验安全,同时引导他们观察泡沫产生的速度与形态变化。
重量级的水火箭实验吸引了最多孩子的关注。张燚先介绍了水火箭的构造与飞行原理——利用水和气压作为动力,随后组装好实验装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发射。当水火箭借助气压冲上天空时,现场响起阵阵欢呼。张燚借此讲解反作用力等物理知识,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科学原理。
酚酞变色实验则展现了化学世界的神奇。秦路宇将酚酞溶液滴入不同的液体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向孩子们解释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色彩的直观变化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此次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的暑期活动,紧扣文化传承与科技普及的主题,通过分点实施、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与上海滩花园社区的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普及了科学知识,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展现了社会实践队服务社区、助力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