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迎来人工智能广泛嵌入社会治理与日常生活的时代。然而,AI的飞跃式进步,也在悄然重塑犯罪生态。“AI+诈骗”的新型犯罪方式,正以更加智能化、隐蔽化、跨区域的面貌渗透入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关注的重点课题:AI诈骗的风险现状与法治应对。
一周来,我们奔赴烟台市公安局实地调研AI诈骗案件处理流程,深入了解AI换脸、语音合成、深度伪造等技术在“感情诈骗”“冒充客服”“精准画像诈骗”中的应用。通过案件分析与民警访谈,我们不仅看到了受害者的无助与焦虑,也意识到技术滥用背后的巨大法治空白。我们深感:AI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利国利民,滥用则极易伤人伤己。在社区宣讲环节,我们走进朝阳街、万象汇,养马岛等人流密集场所,结合真实案例,通过调研、走访、问卷和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围绕AI技术在电信诈骗中的运用与防范,深入探索新型诈骗形态与防控路径,并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科普。加强与群众的互动,让居民代入法律人的角色思考诈骗背后的法律责任。许多老年人表示“第一次听说AI能模仿自己儿子的声音”,也有年轻人表示“更愿意和AI聊天,却差点被钓鱼”。此外,为筑牢反诈“防火墙”,切实提升群众防骗识诈能力,实践队联合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治安支队,在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烟台站现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防诈宣传活动,上演音乐与安全的奇妙碰撞。活动将反诈知识巧妙融入潮流场景,通过“创意互动+精准宣防”的形式,让3万余名群众在沉浸音乐盛宴的同时,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反诈安全课”。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完成了《AI骗局,我不上当!》宣传视频,从电话诈骗、链接诈骗、AI换脸视频三个方面生动展现了常见的诈骗场景,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我们还制作了反诈吉祥物、反诈漫画、宣传册等等打造更易传播的反诈法治内容。作为法学院学生,我们意识到: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不能停留在传统法条中。只有走进现实、理解技术、洞察人性,才能构建起真正有效的法律防护网。AI技术正在颠覆世界,而我们,也必须成为既懂科技、又懂法治的新时代青年法治力量。以法为盾,以智反诈,这是我们这一代法学生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