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胶东革命纪念馆拍摄视频,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胶东革命纪念馆的青砖灰瓦上,仿佛为这段厚重的历史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走进展馆,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兵器、一段段泣血的文字,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抗战胜利的曙光刚刚照亮胶东大地,国民党反动派却悍然挑起内战,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再次被卷入硝烟。
展馆中,"胶东保卫战"的展区令人驻足良久。文字里描述的"从沿海滩头到山间隘口,从城镇据点到乡村堡垒",在这里化作了立体的沙盘与实景复原:战士们依托半岛复杂的地形,用血肉之躯构筑防线,在运动中灵活歼敌,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那些磨损的步枪、简陋的地雷,无声诉说着胶东子弟兵如何以智慧与勇气,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击退进犯之敌。墙上的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标注着莱阳、掖县等关键战役的轨迹,每一道痕迹都浸透着战士们的汗水与鲜血。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是关于军民同心的展区。文字中"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妇女们日夜赶制军衣""青壮年踊跃参军"的场景,在这里变成了一张张黑白照片:白发苍苍的大娘为战士们缝补衣衫,稚气未脱的少年推着独轮车穿梭在炮火中,担架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这些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胶东保卫战的胜利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千万百姓用肩膀扛起的希望,用双手编织的防线。正如展馆留言簿上所写:"军民鱼水情,才是最坚固的城墙。"
转过展廊,两幅画像在灯光下静静矗立——那是被俘不屈的胶东儿女,单薄的身躯挺得笔直,目光穿越苦难望向曙光。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对和平的执着、对正义的坚守。这让我想起文字中那句"信仰之火,可焚尽黑暗"。是啊,当反动派的铁蹄践踏家园,是信仰让胶东军民选择站起;当弹药耗尽、身陷囹圄,是信仰让他们宁死不屈。这种信仰,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向往,是对"不再有战火"的渴望,更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他们用热血铸就的丰碑,不仅镌刻着胜利的荣光,更提醒着我们: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信仰永远值得坚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唯有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才能让信仰之火在新时代继续燃烧,照亮更长远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