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文新学院 王思田】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1

德州市宁津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蟋蟀文化""宁津杂技"的发源地。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非遗保护"号召,烟台大学文新学院11位同学组队成立了“青韵拾遗”社会实践队。

2025714日至720日烟台大学“青韵拾遗”社会实践队以宁津杂技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宁津蟋蟀文化(斗蟋习俗)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立足青年视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数字化记录与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队长带领队员完成了备案学校介绍信,建立公众号,购买全员意外保险等一系列任务,严格保证各位队员人身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蟋蟀文化,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深入采访,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传承故事和心得体会。并对当地传统的斗蟋蟀习俗,包括斗蟋蟀的比赛规则、技巧以及现场氛围等进行了全面拍摄记录。此外,为了全方位展示蟋蟀罐制作这一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独特,队员们对选材、雕刻及上釉等各个环节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扎实的实践。

为了深入宣传宁津杂技艺术,队员们对宁津杂技团的日常训练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他们进行高难度动作时的精彩片段进行了拍摄,深入了解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技巧与艰辛。同时,通过对杂技团的演员进行深入访谈,揭示了杂技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并引发队员对杂技艺术发展前景的思考。

在后续的宣传活动中,实践队充分发挥了视频剪辑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通过制作非遗主题短片,开展主题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发布推文等形式,有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为宁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注入了强劲动力,贡献了积极力量。

  • 附件【图片3.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1.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2.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4.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5.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