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实践团队去烟台山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段深刻的历史体验,让我从脚下的土地与眼前的建筑中,感受到时代变迁的脉络与祖国发展的足音。
我们从早晨出发,登上烟台山,一路踏访多个历史文化场所。烟台山灯塔下,海风吹拂,眺望远方,我仿佛看见百年前船只穿梭、商贾云集的繁忙场景。烟台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见证了国家从闭塞走向开放的艰难历程。来到开埠文化陈列馆,我们认真阅读展板文字,驻足观看展柜中陈列的老照片、老地图与通商文书。这些静静躺在玻璃柜中的物件,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沉默,却承载着太多国家命运的波折起伏。
随后我们参观了烟台京剧艺术馆。馆内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展示,讲述了京剧在烟台的传播、发展过程,以及几位本地京剧艺术家的事迹。虽然我们并未参与互动体验,但在静静浏览的过程中,依旧被京剧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打动。我了解到,早在清末民初,烟台就已经拥有较为活跃的京剧演出环境,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在这里积淀出地方特色。身处展馆之中,我意识到,文化传承同样是一种爱国形式,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维系着民族的精神根脉。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让我切实体会到:历史不是一页页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座座真实存在的遗址,是一代代人为国家作出的选择与牺牲。当我们站在这些地点,看到那些仍保存至今的遗迹,历史便鲜活起来,也更让人心生敬意。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青年不仅要学习历史,更应从历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爱国并非口号,它体现在理解中、尊重中,也体现在我们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每一个决定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触动化为学习的动力,把思政教育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这次烟台山之行是一次对精神世界的洗礼,也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提醒——我们生在红旗下,更应不负这段来之不易的历史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