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法学院 崔厚月】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8-08

为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试点情况和现实阻力,挖掘更多有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推动教育改革,力求成功用于实践并为立法提供意见,2024年7月16日,我跟随烟台大学法学院爱育心灯:照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光明路径调研队走进济宁市泗水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地了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泗水是沂蒙革命老区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64万人,在外务工16万人左右。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泗水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从2013年开始,泗水县就全面摸排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并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从物质帮助再到精神陪伴,到2018年形成相对成熟的“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项目。2021年,“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升级为集中集体陪伴。2022年,启动县、镇、村三级联动模式。截至目前,投入各类资金780多万元,建成妇女儿童活动阵地166处,招募“微爱妈妈”507名,陪伴儿童2145人,实现了对困境儿童陪伴全覆盖。

在我们就留守儿童及其他困境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泗水县妇联闫主席进行专访时,闫主席结合该县困境儿童的具体案例,精辟分析了家庭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她指出,家庭卫生状况堪忧、女童与成年男性缺乏独立生活空间、部分监护人因种种原因阻碍儿童接受政府提供的优质教育、祖辈过分溺爱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难以服从管教等现象屡见不鲜。

闫主席本人亦身为“微爱妈妈”项目的成员,在谈及该项目助力孩子们成功考取高中、大学的成就时,她的眼中流露出自豪与喜悦;而在提及那些仍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时,她的眉头紧锁,几度哽咽,几乎泪下。

在分享泗水县在留守儿童教育领域成为杰出代表的经验时,闫主席强调,泗水县已从政府领导至普通市民,形成了浓厚的公益氛围。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不仅积极向“微公益”这样的社会公益机构捐款,更是无偿投身于募捐活动的组织工作,甚至直接关爱留守儿童,全方位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此次采访,我深感泗水县自上而下的公益之风所带来的震撼。身为济宁人,自幼接受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诲,我自愧弗如。然而,在我家乡的一座县城,这种公益精神竟蔚然成风。为实现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体系的完善与系统化,我们应当借鉴泗水县的先进经验,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财务支持,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积极参与,以微光汇聚,点亮留守儿童的成长之灯。

  • 附件【图片1.jpg】已下载
  • 附件【图片2.jpg】已下载
  • 附件【图片3.jpg】已下载
  • 附件【图片4.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