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我眼中的明王朝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8-10-08

我最喜欢最推崇的朝代便是明朝没有之一,所以我非常想详细的说一下我眼中的明朝。

我对于明朝最直接的认识来源,是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我觉得当年明月用最生动最简练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一个令人赞叹的大明王朝。或许明朝的政治没有唐朝清明,或许明朝的文化没有宋朝兴盛,或许明朝的经济没有清朝发达,但明朝有一个王朝的骨气,它敢于向一切来犯者亮剑,它在面对侵略战争时从没有退缩过放弃过,你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包容的自信的有能力捍卫自己主权的王朝,军事上的强硬是我景仰明朝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元末明初,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领导下,鄱阳湖与陈友谅的决战,朱文正洪都守卫战的奇迹,与张士诚平江攻坚战的毅力博弈,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对元朝骑兵的穷追猛打,傅友德北元境内七战七胜的不朽传奇,蓝玉雪夜大漠中千里奔袭捕鱼儿海,无不彰显了一个王朝最有血性的一面;永年年间,名将之后张辅三十万明军荡平安南叛军,成组朱棣五十万大军横扫鞑靼瓦刺立威于国门之外,长达150米的如航空母舰般的郑和宝船舰队七下西洋宣扬国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明军三大营捍卫京畿,让我们看到了明初无可匹敌的军事肌肉,也让我们明白,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面对外敌的侵略,有于谦力挽狂澜誓死不退的北京保卫战,有徐渭、胡宗宪、戚继光对日寇的迎头痛击,有李如松、麻贵抗倭援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大国魄力,有孙承宗。袁崇焕宁锦防线对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铁血打击。综观明朝的历史,你会发现战争从明朝建立至明朝灭亡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正是在战火的磨练与考验中,让我们感受的明朝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那种永不屈服的骨气,那种视死如归的抗争,让我无比痴迷于这个朝代的刚硬。

除了军事,明朝的文化也依然值得世界赞叹。永年年间,一部包揽天下经史子集、光耀史册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横空出世,此外,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也纷纷在明朝年间陆续问世,《封神榜》《东周列国志》《金瓶梅》《西厢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牡丹亭》《窦娥冤》等一系列小说戏曲更是为明朝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与知行合一,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启蒙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更是让明朝的思想层面愈发辉煌。

我喜欢明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喜欢太多明朝的人,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太多值得我们了解、学习、景仰的伟人,我被他们的才华与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麾下有不世出的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蓝玉,谋臣刘伯温、章溢、朱升、宋濂;成组朱棣麾下有大将朱能、张玉、张辅,有精通厚黑学一手扶持朱棣登基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有治国能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傅),文学奇才解缙,七下西洋的郑和;正统年间,有能臣李东阳,于谦;正德年间,有精通军事的杨一清,有权倾朝野的杨廷和,更有明朝历史上的集大成者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家王守仁,他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王阳明;嘉靖年间,有老谋深算的徐阶,有才华横溢的杨慎,有荡平倭寇的戚继光,有“天下第一幕僚”徐渭,有倔强却又正直的夏言,有将锦衣卫光大力压东厂的陆炳,有死劾奸臣严嵩的铁人杨继盛;万历年间,有以一己之力促明朝中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有不世出之名将——李如松带兵抗倭援朝大败日军,有无比出色的官僚申时行,有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而在明朝的最后时期,崇祯年间,更是名将辈出:有军事政治智慧极高的孙承宗,有孤身守城宁远击败努尔哈赤,无数次大败皇太极的袁崇焕,有会做生意的毛岛宗兵毛文龙,有辽东铁骑的大将祖大寿、曹文诏,有自建洪军平定农民起义军的洪承畴,有五省总督陈奇瑜,有对农民军布下十面埋伏的杨嗣昌,还有各类猛将如左良玉、孙传庭、卢象升、曹变蛟等等等等。以上我所列举的所有人和我没有列举出的很多能臣干将都是吸引我喜欢明朝的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存在让这个朝代变得愈发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是他们让明朝变得伟大。

很多朝代在自己的末期,军队战斗力都会大幅下降,可明朝似乎例外,因为明朝末年的部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以多打少,比如袁崇焕数次击退数倍于己的皇太极,比如曹文诏等将领带着几千人追着数十倍于己多达几十万人的农民军跑,并涌现了如关宁铁骑,秦军,洪军,天雄军等一系列战斗力爆表的部队,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怎么就灭亡了呢?它是怎么灭亡的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1. 亡于党争。明朝的党争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可谓是独树一帜。从明初相对较简单的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淮南集团和江浙集团的斗争,东西厂锦衣卫与文官集团的斗争,到后期严嵩集团与徐阶集团的斗争,张居正集团与高拱集团的斗争,阉党与三党与东林党直接纷繁复杂的斗争关系,将明朝的政治体系摧残的残破不堪,尤其是明朝末年阉党与三党以及东林党直接你来我往的争斗,使得原本井然有序的抗击后金的战事和平定农民军的战事屡屡受到政治的干扰,统兵大将因为党争而被频繁拿下,错失灭敌战机和对抗外敌内乱的重要人才资源,朝廷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使得大臣们忙于相互攻击而无暇顾及边境战事和国家大事,若无明末混乱无比的党争,以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再撑五十年不成问题

  2. 明末经济制度的超前发展。由于张居正的赋税改革,明朝的商品经济过度发展,因张居正提出收税以粮食换白银,后以银交税,固然方便了国家收聚财富,但客观上在大家都卖粮食时,粮商会趁机压价,江南地区粮食产量高倒还好说,西北地区粮食产量本来就低,又要换银交税,受到层层盘剥,相当于变相增加了赋税,导致农民粮食储备极低,当遇到明末连年灾荒,农民无奈只得造反起义,增加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3. 亡于没钱。明朝末年的政府是真的没有钱,每年的军费开支动辄数百万两,粮食歉收收不上白银,江南地区商业赋税制度还不成熟,各大富商手握大笔白银,国家却国库空虚,加之明末战乱频发,真的是入不敷出,很多部队的军饷发不上,官兵要么起义加入农民军,要么卖刀卖兵器换钱,一定程度也降低了部队的作战积极性和能力。

    以上所说就是我眼中的明朝,其实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还有很多我非常喜欢非常敬佩的,我也会在以后的生活里不断了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上的考古知识。

 

上一条: <散文>情比金坚
下一条: <散文>路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