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机电学院 郭文婷】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2

踏入黄河流域的田野与展馆,天的社会实践如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让智慧灌溉与水土保护的意义愈发清晰。

站在百里黄河景区岸边,游客口中泥土流失少了"的朴素反馈,与手中问卷里渐趋集中的环保认同,让我触摸到水土保护的民生温度。俯身捡拾垃圾时,指尖碾过的沙粒仿佛还带着古人治水的余温——那些在山东省博物馆见到的战国"鸿沟"遗迹、明清"束水攻沙"图谱,突然有了具象的注解。

济南万亩示范区的智能滴灌管道,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当技术人员说出"节水50%仍能增产"时,我忽然读懂数据背后的深意:智慧不仅是精密的传感器,更是让每滴水都流向作物根系的克制。

齐河合作社的"菜单式服务"里,藏着技术落地的密码——不是冰冷的设备堆砌,而是农机与土地、服务与农户的精准咬合。德汇农场的无人拖拉机驶过田垄,留下的轨迹与位山灌区数字孪生平台上的水流模拟线,共同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轮廓。

颐和园社区宣讲时,看着居民接过宣传页的认真神情,我明白:科技助农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智慧灌溉的原理,像黄河水流过平原般,浸润每片土地与人心。

这场实践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如何改变农业,更是一代代人对黄河的敬畏与创新,正化作新时代的治水良方。


  • 附件【1.png】已下载
  • 附件【2.png】已下载
  • 附件【3.png】已下载
  • 附件【4.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