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其所倡导的“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也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共同问题的启示。为更加深入了解并传承,我于暑期加入了“创生•拾遗”实践队。
“身置三孔地,无语已千言。”跟随实践队来到曲阜三孔成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走进孔庙的那一刻,黄砖青瓦间渗透着“有教无类”的谆谆教诲,碑林上的字迹汇集着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精华;于孔府,牌匾“天下第一家”到日常起居的陈设,我深深感受到“修身齐家”理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孔林静谧,却蕴藏着“慎终追远”的敬畏之心。三孔之行像一场沉浸式的“儒学课堂”,让课本里的“仁、义、礼、智、信”从抽象变得可触可感,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明白儒家文化对于构建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描绘了孟子的高尚品德。实践队于次日抵达邹城参观孟庙孟府。仰望“亚圣”塑像,让我想起儒家文化中“修身”与“济世”的永恒追求。孟府内,寻常院落的布局藏着“仁义礼智”的教化痕迹,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亚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信条。闲暇之余进入小店,里面是景泰蓝非遗传承人创作的身影,展台上有一幅已经创作完的孟子半身像,“孟子的思想早已渗透到邹城的日常生活,而景泰蓝这种工艺不会褪色,也可以进行水洗,可以很好很久地将文化保存下来。”传承人说道。
带着这份对儒家思想的深切体悟,实践队计划让儒学在当下生根发芽。最终实践队抵达嘉祥,用画墙绘的形式将“感悟”变成“行动”。握着画笔站在空白的墙面前,思考着怎样一笔一画有效让儒家文化在墙上生花,过程中我突然明白,宣传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大众能懂的方式,让儒家文化从历史走向当下。于是我们选择用简单的画面、直白的方式进行输出。墙绘的每一笔,都成了连接传统与生活的纽带。
作为新时代青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学者和研究者的使命,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践行。每一句“仁义礼智信”的箴言,每一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诫背后,都凝结着先贤的哲思与担当,都饱含着民族的精神密码。正如古训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主动成为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让“仁爱”“担当”“和谐”等思想精华在现当代社会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