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生科学院 孔文跃】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1

这个夏天,我有幸作为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走进了山东省枣庄市的共青希望小学和藤花峪村,度过了一段与孩子们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难忘时光。回首这短短数日,那些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和充满创造力的瞬间,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化为沉甸甸的收获与无尽的感怀。

我们的课程体系名为“藤下花开,生命交响”,旨在以藤花峪村特有的紫藤为引,串联起自然探索、生命教育与环保启蒙三大篇章。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清澈又带着些许好奇的眼睛时,心中不免有些紧张。然而,当我们将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娓娓道来,孩子们的热情很快点燃了课堂。我负责“守护地球家园”部分的实践课。当我们讲解完过度包装的危害后,孩子们看着桌上收集来的废旧纸杯、纸盒,眼神里充满了“变废为宝”的跃跃欲试。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远超我们的预期——普通的纸杯被剪裁成精致的花篮、绘上图案变成了笔筒、甚至组合成了小机器人。一个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孩安静地坐在角落,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用纸箱为自己的做了一个“纸杯章鱼”,他说:“原来纸杯也有这么多用途。”这份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创造力,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意义。

闲暇时,我们跟着村委书记忙活起了种子博物馆的搭建。大家围在上分类整理,将圆的、扁的、紫的、褐的种子一一固定进玻璃标本盒,再用马克笔写上采集地点和日期。孩子们也来帮忙,我们教他们起种子做挂饰,用黏土制作漂亮的紫藤标本,那些带着自然纹路的小物件,成了博物馆里最鲜活的展品。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领悟,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滋养。我们教会孩子认识紫藤的脉络,他们却让我们看见生命最本真的模样;我们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他们却用废纸杯做出的花朵让我们重拾对世界的惊奇。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带来的更多——它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最原始的体温,让我们在每一双清澈的眼睛里照见自己的初心。车驶出山村时,山风送来紫藤的清香,那些绽放的笑脸已在我们心中种下永恒的春天。这趟旅程的结束,恰是我们真正理解责任、爱与成长的开始。


  • 附件【图片1.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