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烟台大学“文博小度”社会实践队伍走进“大海边的文化明珠”青岛市博物馆实地了解博物馆文物活化的现状,感受数字化建设对文物活化的作用及影响。

实践队通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度访谈、实地体验博物馆展厅、问卷调查、现场采访游客、翻阅博物馆内资料等多种实践形式,深入了解青岛市博物馆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队员们了解了青岛市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采集、储存、展示和传播方面的工作,借数字柔性算力,为文物搭起跨越时空之桥,让千年故事在数据流中流转。

通过调研,队员们切实感受到青岛市博物馆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青岛市博物馆数字化项目丰富多样,”宝相庄严”全景屋:利用全息投影、三维成像、裸眼3D等技术增强互动感。三维文物互动体验系统:借助H5技术设置古籍填字挑战互动环节。“微青博”小程序相关展示:将馆藏书画作品扫描形成数字文件制作成动画小视频,采集文物三维模型,使观众能在小程序上360度全方位观摩近20个门类藏品。专题片与VR丛书:拍摄制作《风雨千年——馆藏北魏石佛造像源考》专题片,制作出版VR系列丛书,用手机扫一扫书中图片即可边听边讲解边“把玩”三维数据模型。开发文创产品,推出130余文创产品,举办特色展览,推出《会讲故事的博物馆儿童展》通过H5微展览、沉浸式戏剧体验等活动。开展馆际合作,与多家博物馆相互交流合作,丰富展览内容,活化文物资源。

本次调研收获颇丰,通过对青岛市博物馆数字化实践的调查,不仅梳理出其在AR导览、三维互动、线上展陈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更提炼出可借鉴的文物数字化路径。这些探索既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案例,也揭示了数字技术在提升体验、拓宽传播中的实际价值,为推动文物数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下一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所得,继续深入山东省各大博物馆开展调研,并结合专业所学,期许能为博物馆数字化优化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物内涵深度融合,扩大文物数字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