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环材学院 李鹏远】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0

“流光凝彩,匠心千年。” 当得知要前往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开展以 “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时,内心既满怀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向往,又承载着用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期待。作为非遗文化的关注者,此次实践正是探寻琉璃工艺与现代传承方式交融的绝佳契机。

在团队筹备中,我们提前查阅资料:淄博琉璃历史可追溯至西周,两千余年的传承中沉淀着无数工匠的智慧;清代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对其技艺的系统记载,更让我们对这项 “指尖上的艺术” 充满了探究欲。想到能亲身触摸千年琉璃的温度,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我们精心设计了调研计划,希望能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找到新的思路。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 —— 光影里的千年传承
推开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瞬间跌入了琉璃的奇幻世界。展厅内上千件琉璃珍品沿时间轴陈列,西周的琉璃珠带着岁月的古朴,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能感受到古人打磨时的专注;明清的摆件则精细繁复,每一道纹路都透着工匠的巧思。当看到 2008 年淄博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介绍时,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千年传承的最好肯定。

色彩艺术厅里,琉璃的 “色彩魔法” 让我彻底沉醉。那件清代 “鸡油黄” 琉璃瓶,通体莹润得像凝固的阳光,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旁边的 “孔雀蓝” 笔洗则如玉石般温润,光影流转间似有水波在瓶身荡漾。听工作人员说,这些色彩都来自天然矿物釉料,红如玛瑙、绿似翡翠的效果全靠工匠对釉料配比和火候的精准把控。我忍不住在心里惊叹:这哪里是制作琉璃,分明是在调配大自然的色彩密码!

造型艺术展区中,琉璃的造型之美更让我叹为观止。明代 “龙纹琉璃炉” 以柔美的曲线勾勒出炉身轮廓,龙纹浮雕随弧度自然起伏,既威严又灵动,仿佛下一秒龙就要从琉璃中腾飞而出;现代作品 “丝路花雨” 则用抽象线条模拟沙漠驼铃、飞天飘带,将传统的 “气韵” 与现代的 “简约” 巧妙融合,让我看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创新展区里,琉璃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让我眼前一亮。几何线条与琉璃通透感结合的家居摆件,摆在现代家里一定很有格调;借鉴动漫、游戏 IP 元素的琉璃挂件,更是戳中了年轻人的喜好。看着年轻参观者们围着这些作品拍照讨论,我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工艺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只要找对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团队协作中的感悟同样深刻:在展厅里共同记录琉璃细节时的专注,讨论数字化传承方案时的热烈,整理调研资料时的细致,都让这次实践超越了简单的参观,成为一场深入的文化探寻之旅。

“技以载道,艺以传心。” 淄博琉璃承载的千年技艺,创新展区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都在诉说:非遗传承需要坚守匠艺,更需要与时俱进。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自当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用数字化的力量为琉璃技艺插上翅膀,让这千年的光影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 附件【葫芦烙画.jpg】已下载
  • 附件【淄博琉璃.jpg】已下载
  • 附件【淄博琉璃 (2).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