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蔬菜之乡——寿光,探寻“种业芯”动能
为了探寻科技兴农的“寿光样本”,7月14日,烟台大学益厘农庄实践队走进“中国蔬菜之乡”山东潍坊寿光,深度探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鲁寿种业有限公司。这家创立于千禧年的种业先锋,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生动展现了寿光农业的广阔前景和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强劲势头。
在鲁寿种业,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步入低温种子资源库,5000余份珍贵的种质资源静待生发,番茄红、黄瓜翠、南瓜黄构成独特的“生命色谱盘”。技术主管指着一罐即将发往美国的抗裂番茄新品种介绍道:“这是专供海外中餐馆农场的‘中国芯’。”这家手握46项新品种保护认证、拥有240个自主产权蔬菜品种的企业,产品早已远销欧美,2023年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专利墙突破66项,实力印证了寿光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先进的数字化育种棚内,水帘降温系统营造出凉爽宜人的环境,让队员们直呼“像进入水帘洞”。研究人员正利用环境模拟技术针对性地培育种子:有的在培育规避夏季裂果的西红柿,有些则通过南瓜嫁接,培育出抗病抗涝性更强的黄瓜“混血战士”……与此同时,来自以色列的精准滴灌装备如同“植物静脉”,与荷兰智能喷灌技术协同工作,确保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技术员现场展示了智能水肥车的威力:“这台设备每趟灌溉能省下3吨水,相当于2000人一天的饮水量!”体现了科技农业在资源高效利用上的巨大优势。

来到蔬菜大棚,实践队员对研究员进行了采访。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在烟台调研中发现的“中老年农户更倾向选择易管理的种植模式,担心科技农业具有难度”问题,鲁寿种业也已针对性地研发出"智慧适配"种子系列:通过增强作物抗病性(如种子的灰霉病抗性提升75%),优化栽培适应性(如简化整枝流程),培育出番茄、黄瓜等”省心品种“,田间实测亩均人工投入减少40%。

面对荷兰、以色列等国的技术优势,鲁寿种业展现出进取的决心。企业已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组建精准灌溉攻关组,目标直指追赶以色列的“毫米级”控水精度,“计划三年内将水肥利用率提升至85%”。同时,通过“品种+物流”双重革新,破解运输损耗难题,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

从种子芯片的研发到智能大田的管理,鲁寿种业用25年的坚守与创新,在寿光这片沃土上生动实践着“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的信念。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正依托鲁寿种业这样的科技先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科技农业更加广阔、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