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清晨,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迎来了一群活泼的“小主人们”——社区的小朋友们。烟台大学“编译未来”暑期实践队早已准备就绪,当天的课程表精彩纷呈:“学习雷锋”培养奉献精神、“趣味实验”玩转“空气炮”、“AI课程”探索科技奥秘……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孩子们学得投入,玩得开心,家长们也能安心工作。“服务就在身边,成长就在眼前!”让我们走进这些精彩瞬间。
“学雷锋”对孩子们并不陌生,但赵玉玲的“与雷锋叔叔再相遇”课仍带来深刻启发。课堂伊始,“雷锋叔叔最喜欢做什么呀”的提问瞬间点燃热情,孩子们争相回忆故事片段。赵玉玲接着引导大家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持奉献”,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奉献故事、组织朗读雷锋事迹,带领孩子们触摸“把有限生命投入无限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已从“单纯模仿做好事”升华为“深度认同精神内核”,红色基因在童真心灵中扎得更深。

短暂休憩后,科学实验课“空气炮制作与探索”开启。武慧敏搬出普通牛奶箱,揭晓其“简易空气炮奥秘基地”的身份,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分组实践环节,五组孩子分工协作剪材料、粘部件、反复调试,沟通与互助的身影交织其间。当“空气炮”成功“发射”,教室里响起欢呼与惊叹,科学的奇妙与团队协作的力量深深印在孩子们心间。

阳光午后,历史教育动画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三人成虎”“完璧归赵”的故事以生动动画展开,孩子们目光紧锁屏幕,沉浸在古老岁月的奇妙情节中。观影后,他们踊跃分享感悟:“不能随便信谣言!”“要像蔺相如守护和氏璧一样保护珍贵的东西!”历史智慧悄然转化为成长养分,点燃了探索文化的热情。
作为探索科技世界的窗口,AI课堂持续升温。在王芝雨带领下,孩子们第三次畅游人工智能海洋。投影幕布上的卡通插画瞬间吸引目光,王芝雨用轻松讲解回顾前两次的AI基础知识,再拓展新内容——从生活中的AI应用到简单智能原理。孩子们端坐听讲,时而思索、时而发言,对AI的理解愈发清晰,探索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

从精神传承到科学实践,从文化浸润到科技启蒙,和万家暑期课堂以多元形式陪伴孩子们成长,让这个夏天成为童年里难忘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