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布局下,水利工程作为其中的关键支撑,不仅肩负着防洪、灌溉、航运等基础使命,更是推动区域生态改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四女寺水利枢纽,这座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水利工程,作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控制枢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综合功能,在新时代的水利事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云帆济水,黄河焕章黄河治理文化”社会实践队来到这里开展社会实践。一下车,宏伟壮观的四女寺水利枢纽便映入眼帘,奔腾的河水在闸口汹涌而过,震撼人心。接待大学生的单位工作人员热情又专业,不仅早早准备了详细的资料,还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全程讲解,从枢纽的历史沿革、工程布局到运行管理,毫无保留地分享知识。

四女寺水利枢纽主要由南、北进洪闸、节制闸和船闸组成 ,其功能多元且强大。当汛期洪水来临时,它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肩负起防汛的重任。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水情,依据水位、流量等实时数据,精准操作各个闸口。比如1963年大洪水,南进洪闸最大行洪流量达1170立方米每秒,有效分泄洪水,保障了下游地区的安全。其工作原理基于科学严谨的水利设计,当卫运河水位过高时,南、北进洪闸开启,将洪水引入漳卫新河,减轻河道压力;节制闸则控制南运河的泄流量,确保河道行洪安全,避免洪水泛滥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们了解到四女寺水利枢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明弘治三年的四女寺闸,历经多次改建与扩建,凝聚了数代水利人的智慧与心血。如今,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四女寺水利枢纽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改善了周边的水生态环境。曾经因缺水而干涸的河道如今重新焕发生机,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周边湿地成为众多候鸟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
此次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学到了水利工程的专业知识,更深刻理解了水利事业对国家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意义。他们看到了水利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明白了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回到校园后,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努力学习,未来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女寺水利枢纽就像一个纽带,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传承着水利精神,推动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见证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国奋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