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周博文】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6

八月的乡村,热浪裹挟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当我和村干部背着装满反诈宣传手册的帆布包,沿着蜿蜒的村道挨家挨户敲门时,从未想过这段看似普通的入户宣传,会成为我对基层工作认知的转折点。

起初,我们的宣传工作并不顺利。部分村民对我们的到来充满戒备,一位中年大叔隔着铁门询问来意时,眼神里满是警惕,直到我们递上印着真实案例的宣传册,耐心解释反诈的重要性,他才放下戒心。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让我明白基层工作的第一步,是用真诚打破隔阂。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诈骗风险离他们如此之近。独居的张大爷说起自己接到冒充孙子的诈骗电话时,声音微微发颤。对方准确说出了他孙子的名字和学校,若不是因为孙子刚好回家吃饭,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村口开小卖部的王姐,曾收到过"顾客扫码付款未到账"的虚假截图,差点倒贴货物。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意识到,我们传递的每一个反诈知识点,都是守护村民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

宣传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调整工作方法。面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我将复杂的诈骗套路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遇到年轻村民,则重点讲解游戏账号诈骗、网络刷单等新型骗局。在一户人家里,我注意到墙上贴着孩子的奖状,便从预防青少年网络诈骗切入,成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这些细节让我明白,只有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对症下药",宣传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随着走访的深入,村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最初的敷衍回应,到后来主动拉着我们询问防骗技巧;从将信将疑,到接过宣传册认真研读。

当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结束一天的工作时,我和同伴坐在村委会门口复盘。大家嗓子都已沙哑,但眼神里满是欣慰。我们统计发现,当天共走访了30多户人家,帮助20余位村民安装了反诈APP。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需要被守护的家庭。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更让我看到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反诈宣传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连接信任的桥梁。它教会我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耐心传递知识。未来,我愿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在基层的土地上践行青年的担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