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我没有选择城市实习的喧嚣或是舒适居家的闲暇,而是背起简单的行囊,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参与到村民们祖居的瓦房修缮工作中。顶着烈日,与汗水为伴,在青灰色的瓦片间、尘土弥漫的屋檐下,度过了极不寻常却收获满满的实践时光。这段经历,如同汗水浸润青砖,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
初到村里,古朴的瓦房鳞次栉比,与现代都市的钢筋丛林形成了鲜明对比。看着老乡们熟练地攀爬上屋顶,动作利落地翻换瓦片、修补梁木,我既是好奇又充满了忐忑。起初的任务很简单,帮忙传递工具、搬运新瓦、清理翻下来的旧瓦碎片……这些看似简单的体力活,在夏日的骄阳炙烤下,也显得格外沉重。汗珠不断滚落,手臂、脸庞很快被晒得黝黑甚至脱皮。但每当看到老师傅们早已磨出厚茧却依然稳健的手,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中那份对世代家园的珍视,看到房屋主人淳朴笑容里流露的感激,我那点微不足道的疲惫与不适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融入其中的踏实感。
随着实践深入,我得以在师傅指导下尝试一些更具体的工作。小心翼翼地清理檐沟里的落叶淤泥,生怕破坏了那些上了年头的青瓦;学习用特定的黄泥草筋混合物修补破损的墙体缝隙;仔细观察老师傅如何根据屋面的坡度精确地调整每片瓦的角度和叠压方式,确保风雨不透。小小的瓦片,承载着防雨遮阳的重任,每一片的稳固安放,都凝聚着经验累积的智慧和一丝不苟的责任。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看似粗糙的劳作背后,是凝结着数代人经验的匠心。一砖一瓦的修缮,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维系着一个家族的情感纽带和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
这段时间里,我的身体无疑经历了挑战:手臂的酸痛、被晒伤的皮肤、繁重体力带来的极限感。然而,精神上的收获却无比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