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烟台大学机电学院“一定进厂队”调研团队走进济南恒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展以智能仓储行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系统解码企业在智能仓储设备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发展逻辑,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据了解,济南恒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重型板材、管材智能仓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以“用科技改变存储方式”为使命,依托800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百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机械制造等80余个行业领域,服务全球10000余家客户,包括欧锐、格力、比亚迪、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
作为智能仓储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军者,恒储机械累计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其核心产品如全自动复合式上下料+板材立体仓储料库、伸缩悬臂货架等,融合物联网、AI等前沿技术,实现物料远程监控与智能调度,抓取误差小于0.1毫米,显著提升仓储效率30%-50%。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CE、SGS等国际认证,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际名片”。
2025年8月1日,烟台大学“一定进厂队”调研团队采用“实地参观+深度访谈”的立体化模式开展调研。在生产现场考察中,团队参观了数控加工中心、智能装配线及成品展示区,观察从原材料切割到设备调试的全流程,重点了解其“高精度切割-机器人焊接-智能检测”的数字化生产体系。在管材立体仓储料库演示中,团队见证了设备通过传感器与机械臂协同,实现30秒内完成物料存取,空间利用率提升至传统货架的2.5倍。
同时,团队与企业研发总监、市场部负责人及国际业务主管进行座谈。据介绍,公司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0%,重点攻关“仓储设备智能化控制”“多场景兼容设计”等核心技术;在市场策略方面,采用“定制化解决方案+全球服务网络”,如为俄罗斯客户量身打造的重型板材存储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适应复杂气候条件,项目交付周期缩短20%。
调研发现,恒储机械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管理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在技术创新驱动上,公司在智能仓储设备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开发等领域拥有23项发明专利,如“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仓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预警与故障自诊断;同时建立产品迭代机制,每季度推出1项技术优化方案,例如2025年新发布的“AI视觉识别物料分类系统”,使设备自适应不同规格板材的识别准确率达99.8%,较传统方案提升15%。
在全链条管理优势方面,公司从生产车间到办公区域严格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标准,通过可视化管理与标准化作业,将设备故障率控制在0.3%以下。而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公司与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攻关“仓储设备轻量化材料应用”等课题;与钢材供应商建立战略库存机制,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在国际化布局中,于东南亚设立区域服务中心,建立“本地仓储+快速响应”的售后网络,使海外客户设备维修等待时间缩短至48小时内,显著提升品牌美誉度。
对于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团队认为,恒储机械的发展印证了“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生态协同”的转型路径有效性,传统制造企业需聚焦核心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同时以全球化视野构建竞争优势。结合《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政策导向,团队判断智能仓储行业将呈现智能化深化、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三大趋势。
此外,团队还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包括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需求,开发适应高温、高湿等特殊环境的定制化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建立“技能培训+技术入股”的激励机制,吸引复合型人才,破解智能制造领域“技工荒”难题。“在车间看到课本里的‘数字孪生’技术落地为虚拟仿真系统,才真正理解技术转化的复杂性。”此次调研让我们意识到“理论学习需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直观感受到智能仓储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更从企业发展中汲取了“专注、创新、担当”的精神养分。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制造业转型动态,以更扎实的实践探索,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