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实践中有许多恶意诉讼行为借着“维权”的幌子滥用权利,不仅导致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自7月11日起,烟台大学“知行合一,盾锋维权”实践队聚焦知识产权批量维权与恶意诉讼暨个体工商户权益保障实践这一极具意义的主题,奔赴多地开展调研实践。从烟台本土到队员家乡辐射区域,实践队以专业视角深入挖掘权益保障痛点;以“行”为要,深入司法局、法院、律所及个体工商户集中区域,用行动践行“知行合一”的维权探索。
烟台本地探索:深入社区和司法调研
实践队首站走进烟台市莱山区迟家观海社区,与个体工商户面对面交流。队员们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商户在商标使用、侵权纠纷中的遭遇,不少商户坦言“不懂知识产权法规,遇到纠纷只能吃哑巴亏”。
为探究纠纷解决路径,实践队走进莱山区司法局黄海司法所,与基层法律工作者探讨维权案例,学习调解知识产权纠纷、保障商户权益的实操经验。走进烟台市开发区人民法院与芝罘区人民法院,实践队针对司法裁判对批量维权和恶意诉讼的界定与规制、采信、侵权判定标准等问题,向法官请教实务要点,深化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解。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烟台)里的律师则从实务角度剖析了批量维权操作模式及恶意诉讼的识别边界,为队员提供了法律专业视角的深度解读。
返乡辐射调研:跨区域拓展维权视野
实践队成员返家后,调研版图延伸至山东省菏泽巨野、滨州无棣、烟台龙口、江苏省徐州、浙江省杭州、河北省秦皇岛、辽宁省等地。
在菏泽巨野,队员走访当地小商品市场,发现个体商户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维权渠道不明的问题;滨州的调研则聚焦传统制造业商标侵权风险,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收集一手素材。辽宁、浙江、江苏等地的调研,侧重对比不同地域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差异。杭州电商企业密集,队员关注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徐州制造业集群发达,实践队聚焦专利侵权纠纷解决路径。
跨区域调研让实践队看到知识产权维权的地域共性与差异,为后续总结普适性经验提供支撑。
实践感悟
从烟台本土到多地辐射,“知行合一,盾锋维权”实践队以知识产权与个体工商户权益保障为锚点,穿梭于社区、司法机关、律所、市场之间。通过多地调研,实践队深入了解了知识产权批量维权与恶意诉讼的现状,以及个体工商户在权益保障方面面临的挑战,如发现部分维权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一些机构或个人将维权作为牟利手段,通过批量起诉获取高额赔偿;恶意诉讼的隐蔽性较强,识别难度较大,给司法机关的工作带来挑战;个体工商户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如票据留存意识淡薄、假货识别能力不足、应对侵权诉讼能力欠缺、在诉讼中处于劣势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为个体工商户维权实践、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优化,注入来自青春力量的思考与探索,用行动诠释“知行合一”的实践担当。
此次调研只是实践队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障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研究相关问题,不断完善调研成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团队计划开展更多的宣传活动,将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障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