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常易澈】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0

当最后一块抹布拧干晾在窗台,望着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书架,我忽然明白:这场被我们戏称为“除尘行动”的社会实践,实则是一堂关于守护的必修课。在图书馆的角角落落,我们不仅清扫了看得见的灰尘,更触摸到了文明传承中那些沉甸甸的细节。

最初戴上手套时,只觉得这是机械的重复劳动。直到在社科区的底层书架,发现一本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俗史》,书脊已经开裂,内页里夹着几张手写的笔记,字迹娟秀如兰。小心翼翼拂去封面上的灰尘时,指尖触到纸页边缘的毛边,仿佛触到了二十多年前某个读者灯下批注的温度。管理员阿姨说:“这些老书啊,就像需要照顾的老人,得轻轻擦,慢慢护。”那一刻突然懂了,我们擦拭的不只是纸张,更是无数人用目光和指尖焐热过的知识痕迹。

收工时看到焕然一新的阅览室,才惊觉劳动的魔力。重新排列的书脊像整齐的琴键,窗台上的绿萝喝饱了水,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消毒水清香。有位常来的老爷爷摸着光洁的桌面说:“这下看书,心里都亮堂。”原来我们弯腰擦拭的每一寸空间,都会变成读者与知识相遇的温柔场域。

离开时夕阳正浓,透过擦得锃亮的玻璃窗,书架的影子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诗行。这场实践教会我的,从不是如何把玻璃擦得更亮,而是懂得: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止于宏大的叙事,更在于有人愿意俯下身,为一本旧书拂去尘埃,为一个角落清扫杂物。当我们的手掌抚过那些承载着智慧的纸张时,便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知识殿堂里最年轻的守护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