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生科学院 王美琪】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08

转眼间,在高公镇中心小学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两周。从最初的陌生局促到如今的谈笑风生,从关注孩子们的日常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两周,让我真切领悟到,支教,是一场心与心的碰撞,是爱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爱,是无声的纽带,是双向的温情。这爱,流淌在每一天的细节里,是第一天上课反复叮嘱他们带水杯,是我们为他们默默备好充足饮用水,是他们忘带水杯时递过去的一次性纸杯;是“注意安全”的千叮万嘱,是我们放心不下而精心准备的碘伏、纱布和棉签。孩子们的心,也从最初的试探与怯生,渐渐向我们敞开。第二周,那些悄悄塞进手心、写着“老师我爱你”的小纸条,那一声声清脆真挚的夸奖,像涓涓暖流,瞬间融化了所有的疲惫。爱,就这样在我们之间悄然生根,默默传递。

作为班主任,面对从幼儿园升向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蜕变。最开始和他们相处茫然无措,害怕严厉的语气会伤害他们的心灵,如今,我已学会在课堂上做他们严格的引路人,在课间成为他们信赖的伙伴。恩威并施,在课堂上是他们雷厉风行的老师,在课下是他们一同嬉戏的伙伴。这份角色的互换,是我最深刻的印记。记得初见教室满地狼藉时的无措,我和搭档迅速划分值日、耐心监督,守护着这个小家的整洁——这何尝不是一种笨拙却坚定的成长?

同时,担任一至六年级的棋类课老师,更是一场教学相长的修行。面对不同年龄段的纯真脸庞,我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步调:在低年级,让知识化作趣味盎然的故事与游戏;在高年级,则需更严谨地引领他们探索棋局的奥秘与精彩。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磨砺与心境的锤炼。

成长,不止于我,更在孩子们身上悄然进行。那个初来时缺乏安全感、常在课堂上无助哭泣的一年级小男孩,如今已能绽开笑容,和小伙伴们追逐玩耍——这背后,是无数个课间在办公室的轻声安抚与耐心引导。那些最初心猿意马、只惦记着下课放学的高年级孩子,如今也能在棋盘前凝神静思,眉宇间多了份专注与沉稳。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在我的脑海里每每上演,那份喜悦与满足,是支教赋予我最珍贵的勋章。

支教前,我曾天真地以为支教是段轻松愉快的“带孩子”时光。然而,真正踏足这片土地,望进那一双双清澈透亮、盛满期待的眼睛时,沉甸甸的责任感才真正落在肩头。支教绝非形式,它是承诺,是用心点亮一盏灯的责任。我作为老师,就要尽全力教导他们,怎么样让他们更好的接受知识,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里的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我多么希望,短暂的陪伴,能成为他们心头一股不灭的暖洋,一份让他们确信自己被爱着的记忆,一颗悄然埋下的、渴望知识、相信未来的火种……

我们的陪伴或许微小如草芥,但若能补益山海;我们的关爱或许微弱如萤烛,但若能增辉岁月——那便倾尽全力,无问西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