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青瓦新生社会实践队的脚步跨越齐鲁大地,从古城街巷到乡村院落,从文物展厅到红色遗址,队员们在实践中沉浸,深切感悟着文化传承的温度与乡村振兴的活力,收获了关于历史、责任与成长的深刻思考。
走进青州,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青州博物馆内,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上的“实政”“实心”理念,让队员们触摸到古代士人以民为本的执政初心;东汉“宜子孙”玉璧的温润纹饰,凝结着家族传承的美好愿景;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诉说着不同时代的信仰与艺术交融。在王家辇村,稷下学宫的思想底蕴与古村肌理相得益彰,村史馆里“成王之路”的故事串联起齐文化渊源,发展视频展现的文旅蜕变令人震撼。与村干部探讨业态创新,和村民唠起生活变化,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修茸青瓦土墙的“形”,更要激活文化血脉的“魂”,让古村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转战聊城,乡土文化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乡村记忆博物馆的老农具、旧物件,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变成了会“说话”的历史,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南街村的木版年画作坊里,传承人王传成的手艺演示让非遗有了温度,队员们亲手印制年画时,油墨香气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手艺的精巧,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七级镇古村落的井盖彩绘活动中,村民与队员共同将民俗故事绘于方寸之间,寻常角落变身艺术景观,这让大家明白:乡村文化的活力,既藏在传统肌理里,也生于年轻一代的创意实践中。
踏入牟平,红色文化的震撼直抵心灵。杨子荣革命纪念馆的老照片、旧实物,将烽火岁月拉到眼前;嵎峡河村村干部讲述的英雄事迹,让红色精神有了具体模样;河北崖村“万斤爱国粮”的壮举、老党员口中的参军故事,在百年胡同的青砖黛瓦间愈发鲜活;马家都村革命遗址的斑驳墙壁,仿佛仍能触摸到先辈奋斗的脉搏。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不是陈列的史料,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古村保护与红色传承的结合,正是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实践。
一路实践,一路感悟。青瓦新生社会实践队在行走中读懂了文化传承的密码,在交流中明晰了乡村振兴的路径,在学习中强化了青年担当的意识。这些感悟不仅是历史素养与文化鉴赏力的提升,更是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让实践中的所得所感,成为服务社会、成长担当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