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当我收拾行李,最后一次站在校门口回望那简易的教学楼、坑洼的操场和褪色的国旗时,心里翻涌的情绪难以言表。这短短的半个月,像是一场浓缩的人生体验,让我在汗水与泪水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也看清了自己的渺小力量。
来支教之前,我带着满腔热情和一堆“伟大”计划——我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要带他们去外面的世界,我要改变点什么。可现实很快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场单方面的“施舍”,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
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因为第一次接触绘画课而小心翼翼的在纸上涂抹色彩,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可能性。
“老师,你还会回来吗?”临走的前一天,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悄悄塞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的写着这句话。我一时语塞,不敢轻易承诺,只能摸摸她的头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自己走出去看看。”
是的,支教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但他可以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相信,读书是有用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支教结束了,但这段经历已经深深烙在我的生命里。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也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长久的坚持。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改变所有的不平等,但至少我们可以成为那座桥——让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让更多的力量汇聚到这里。
我会记得每一个孩子的笑脸,也会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前行。支教结束,但爱与希望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