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计控学院 黄文泽】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04

作为“泉汐共振”实践队的一员,参与济南市一系列围绕生态环保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低碳节水”“生态守护”有了从认知到行动的深刻感悟,这段经历是知识与实践的交融,更明晰了青年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收获满溢心间。

在大明湖低碳馆参观时,各类低碳科技展示从理论层面构建起我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框架,可当走到大明湖景区发放节水意识问卷,大爷大妈认真思索“日常怎么节水”的神态,才让我懂了知识落地的分量。只记低碳概念、节水标语远远不够——若不了解市民真实用水习惯,就难精准推广节水;不清楚景区生态与节水关联,就说不清“为啥景区节水也关键”。在大明湖社区中心给儿童讲垃圾分类与节水知识,孩子们天真提问“为啥电池不能扔湿垃圾”,更让我警醒:生态科普不能只靠生硬说教,要像把复杂知识变成童趣故事那样,让理念真正走进大家心里,原来生态守护的实效,在于让知识从“知道”变成“做到”。

实践队摆“节水问卷摊”、进社区做科普、参观雷锋纪念馆感悟奉献精神,还去黄河与济南森林公园取水样做水质调查,这些经历重塑了我对生态实践的认知。不是拿着数据表格就叫调研,而是像在景区跟游客唠家常听节水烦恼、在社区看孩子们好奇眼神讲垃圾分类那样,把生态理念融进生活日常。在黄河边取水时,看着河水与检测工具,忽然明白:生态保护的核心不只是数据监测,更是对家乡水土的守护情。节水、护水、低碳的意义,就藏在教居民“淘米水浇花”的念叨里,藏在给孩子讲“小鱼也需要干净水”的故事里,藏在让大家觉得“生态保护就在身边”的细节里。

这段经历锚定了我未来的行动方向。我会深耕生态知识,把低碳理念、节水要点吃透,更会主动去贴近生活实践——毕竟,要守护“泉城生态”,得先懂市民生活里的生态需求。同时,带着“泉汐共振”实践队的初心,记得生态保护要靠全民参与;未来无论是做调研还是搞科普,都要像在济南实践的这些日子,把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把生态守护融入日常。

“泉汐共振”,是行动也是坚守。这段实践让我确信,面对生态保护的使命,我们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实践的行动者、群众的同行者。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在未来路上,让生态理念更深入人心,让泉城守护更有温度。

  • 附件【图片1.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2.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