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团中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7月12日至22日,烟台大学“律行逐光”支教队一行27名队员,前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蒋自崖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活动聚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和手工兴趣三大主题,旨在丰富当地儿童暑期生活,助力健康成长。
文化教育: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支教队员结合当地学生学情,精心设计了系列文化教育课程。内容涵盖经典诗文诵读、趣味数学思维训练和科普知识讲解。课堂上,队员们运用故事讲述、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孩子们不仅巩固了知识基础,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心理辅导:关注心灵,赋能成长
针对乡村儿童,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支教队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素质课程。课程通过“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团体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价值,学习表达情感和人际沟通技巧。队员们还组织“我的情绪树”绘画活动,帮助孩子们识别和表达情绪,并设立了“心灵信箱”,提供倾诉渠道,及时进行疏导和鼓励,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手工实践:动手创造,提升美育
手工兴趣课堂深受孩子们喜爱。支教队员指导孩子们利用彩纸、超轻粘土、环保材料等,进行剪纸、折纸、粘土造型和简单手工艺品制作。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完成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双向成长:实践育人,服务基层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山亭区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欢乐和关爱,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为烟台大学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锻炼平台。队员们深入乡村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和服务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奉献中深刻理解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烟台大学支教队在山亭区的实践活动,是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具体行动,为当地暑期增添了亮色,也为队员们留下了宝贵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