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韩成阳】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团委发布时间:2025-08-01

当我怀着崇敬之心踏入胶东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便深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参观,而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共鸣的社会实践之旅。传承红色胶东,赓续革命精神这一主题,在自主探寻的过程中,于我心中愈发清晰而厚重。

漫步于英雄胶东展厅,那些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残缺的手稿,仿佛都在诉说着胶东儿女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我逐字逐句品读展板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勾勒出胶东党组织早期成立时的艰难、一一暴动中志士们的呐喊、天福山起义时的烽火硝烟。当看到胶东人民大参军、大支前的史料时,我不禁驻足良久 —— 那些朴实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担架,年轻的姑娘连夜赶制军鞋,白发的老人把仅有的口粮塞给战士,这一幕幕场景穿越时空,让我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军民鱼水情,什么是家国大义。原来,革命的胜利从不是孤立的战斗,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热血与赤诚堆砌的长城。

奋发图强展厅,烟台土地改革的先行实践、胶东人民建设家园的奋斗身影,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立体的理解。革命不仅是打破旧世界的勇气,更是建设新世界的坚韧。那些在废墟上盖起的厂房、在荒滩上开辟的良田,背后是先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实干精神。我想起爷爷常说的从前日子苦,但心里有奔头,此刻终于明白,那份奔头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延续。

最让我动容的是在走向辉煌展厅的所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尝试,到如今胶东大地的繁荣景象,一张张对比图记录着时代的跃迁。这让我意识到,红色基因从未褪色,它早已融入胶东人的血脉,转化为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动力。就像那些自发前来参观的驴友们讨论的那样,革命先辈创造的第一精神,如今正体现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胶东人民当年的奉献精神,也在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光彩。

离开纪念馆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馆前的纪念碑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这场实践之旅,让我更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红色胶东的历史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而是流动在时光里的精神长河;革命精神也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能指引我们前行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像先辈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那份敢为人先的胆识、家国为先的担当、艰苦奋斗的韧劲,理应成为我们的人生坐标。

此次实践让我坚信,传承红色胶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把革命精神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赓续革命精神,也不是简单的复刻过去,而是要在时代的浪潮中,让红色基因开出新的花朵。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 —— 这便是胶东革命纪念馆给予我的最珍贵的启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