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生科学院】依图谱布妙局,以讲解燃生趣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8

725日,在昨天与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上,梦田花房团队今天正式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的活动,这次团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紫藤峪村进行授课,一队则留在共青学校的夏令营活动,团队用生动的和丰富的绘画为孩子们带来有趣丰富的知识,让课程不再枯燥。

 在共青学校夏令营,梦田花房团队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命科学课,以“生命的纽带”为主题,用生动案例解读了自然界中互利共生、寄生、偏利共生的奥秘。课程由志愿者马雨欣同学主讲,李玉琦、李阳、孔文跃同学负责组织纪律,课程分工明确,进行环节有条不紊。

课程一开始,马雨欣以“生物间的共生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展示,讲解了不同生物间的奇妙联系。“犀牛鸟就像犀牛的‘私人医生’,既帮它啄掉皮肤上的寄生虫,又能在危险来临时发出警报,这就是互利共生。”老师展示犀牛鸟的图片,引得孩子们目不转睛。随后,她又以藤壶附着在鲸鱼身上“免费旅行”却不伤害鲸鱼为例,解释了偏利共生;以跳蚤寄生在动物身上获取营养为例,说明了寄生关系的特点。


互动回答环节中,孩子们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螳螂身上有寄生虫,所以才会跳进水中!”一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知识讲解完成后,马雨欣、李玉琦同学还为孩子们安排了绘画环节,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关系。有的画了犀牛与犀牛鸟,有的画了章鱼和长颈鹿,孩子们积极展示自己的绘画,在创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最后,志愿者为课堂表现积极、绘画有创意的同学卡下印章作为奖励。休息环节,学生们去拿印章来找老师兑换贴纸,这种奖励机制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印象。

在学习辅导时间,李阳、孔文跃、李玉琦、马雨欣四位志愿者保证课堂纪律,组织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在管理下孩子们认真学习,回顾今天的学习知识,完成了充实的一天。

    在藤花峪村夏令营,晨光漫过桃花峪村的窗棂时,教室里的热闹已悄然升起。孔凡雪老师站在讲台上,指尖划过图片上的猛兽身影,声音里带着生动的力量:“看这老虎的爪子,像不像自带的‘手术刀’?一扑就能按住猎物;狮子的吼声能传到几公里外,那是在宣告‘这片草原是我的地盘’;还有秃鹫,它们从不会让食物浪费,是自然界最尽责的‘清理员’呢。”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时而跟着模仿狮子的低吼,时而小声讨论老虎的花纹。一旁的伙伴们默默维持着秩序,悄悄扶正歪倒的小椅子,及时递上擦汗的纸巾,让这场关于猛兽的课堂,始终像溪流般顺畅流淌。


课堂尾声的互动环节,成了想象力的狂欢。画笔在纸上铺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顺着笔尖绽放:有孩子给老虎添了对翅膀,说它能飞到桃花峪的山顶看云彩;有的让狮子戴上了花环,说这样的大王会更爱小朋友;还有的给秃鹫画了个小篮子,说它能帮村民把熟透的果子运下山。孔老师和大家一起蹲在地上,听孩子们讲画里的故事,笑声混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教室里最动听的旋律。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出发去布置种子博物馆前,田老师先带着我们走进了这座满是自然气息的小天地。“看这些玻璃罐里的种子,有的来自沙漠,有的长在河边,每一颗都藏着发芽的梦想。”田老师指着墙上的图谱,细细介绍着不同种子的模样和故事,我们的目光在这些自然的“小宝贝”上流连,心里渐渐有了布置的灵感。



随后,紫藤花种子成了我们的“道具”。透明培养皿里,这些带着淡紫印记的种子被小心摆放:有的排成蜿蜒的小路,像在邀请参观者“走进”种子的世界;有的堆成小小的山丘,仿佛藏着生长的力量;还有的围成圆圈,像给博物馆的“居民”们搭了个舞台。指尖触碰种子的瞬间,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沉睡的生命力,田老师介绍时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此刻我们亲手布置的,不只是内饰,更是一场和种子的温柔对话。


这一天,因孔老师的生动讲述而鲜活,因伙伴们的默契配合而顺畅,因田老师的指引而明朗,更因孩子们的笑声与种子的静美,成了桃花峪里一段难忘的记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