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法学院 薛晓欣慧】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7

漫步在烟台市莱山区初家街道的街头巷尾,那些突兀的违章建筑与整洁的市容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看似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临时搭建,实则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更成为困扰城市治理的顽疾。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社区开展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违建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观察与思考。违建治理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如何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民生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群众对违建问题的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少居民从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违建带来的隐患表示担忧。一位大叔在交谈中提到,这些随意搭建的建筑物不仅占用了消防通道,其使用的劣质材料更可能成为安全隐患。他的分析专业而全面,显示出普通市民对社区安全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也有居民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了对违建问题的复杂感受。一位阿姨在谈及此事时,既对违建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表示不满,又对摊贩们的生计处境表示理解。这种矛盾心态在受访者中颇具代表性,折射出违建问题的复杂性。

深入调研后,我们注意到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许多群众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建言献策。有人建议政府应当规划专门的经营区域,为摊贩提供合法合规的经营场所;有人希望建立更加畅通的民意反馈渠道,让居民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回应;还有人提出应当制定更加细致的分类治理方案。这些建议既体现了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支持,又饱含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这种理性建言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深厚群众基础。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违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整治,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需要坚持原则,依法依规推进治理工作,又要充分考虑民生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处理。如何将刚性执法与柔性疏导有机结合,如何在维护市容环境的同时保障群众生活便利,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或许,真正的治理之道就在于找到那个能够平衡各方诉求的最佳结合点,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 附件【薛晓欣慧.pn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