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景区专线车穿梭于乡间道路,车窗外的田园风光逐渐铺展,城市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我的心中满是对朱家峪的向往。随着那座镌刻着 “朱家峪” 三个苍劲大字的古朴牌坊映入眼帘,一场探寻古村文化的实践之旅正式开启。
踏入景区,那座横跨溪流的古桥首先攫住了我的目光。历经岁月打磨的桥身石头,虽已留下时光的印记,却依旧稳固如初。站在桥上,听着脚下潺潺的溪流声,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数百年风雨与一代代村民的足迹,它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古村历史的鲜活见证。沿桥前行,错落有致的石砌老屋静静矗立,墙体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部分原住民的生活气息,让这片古老的建筑群落更添几分生动。
在与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古村文化保护的热忱与面临的困境。那些挂在墙上的规划图和历史资料,勾勒出古村的过去与未来的蓝图,也让我明白此次实践的意义所在 —— 为古村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深入古村考察时,青石板铺就的蜿蜒街道引人遐思,脚下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与历史对话。街巷旁的传统手工作坊里,铁匠铺的叮当声格外清脆。看着铁匠师傅专注打铁的身影,四溅的火花如同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在绽放,可当听到他谈及技艺面临传承困境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沉重,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疏离,是古村文化传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遗址里的一件件文物,从陶器残片到古老农具,都承载着古村的记忆。它们是历史的缩影,见证了朱家峪的变迁。然而,因展示空间和宣传的局限,这些珍贵文物的价值未能充分展现,这让我意识到,古村文化的传播还需要更多元的方式和更广泛的途径。
与游客和村民的交流,让我对古村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游客们被古村的原生态风貌和历史氛围吸引,同时提出的基础设施问题,提醒着古村在发展旅游时需兼顾保护与完善。村民们分享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更凸显了传承的紧迫性。
夕阳西下,余晖为古村的屋顶镀上金色,离开朱家峪时,我的心中满是收获与思考。此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古村文化的厚重与珍贵,也让我明白,传承与保护并非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未来,我会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感铭记于心,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关注古村文化,让朱家峪这样的古老村落,在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持久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