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早晨,晨曦初绽,微光洒落肩头,我们“向阳而生禁毒宣传队”再度启程,奔赴新世界商业中心,投身于分发禁毒调查问卷的实践征程。彼时,怀揣着憧憬与忐忑,我融入这熙攘人潮,似是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欲泛起禁毒宣传的层层涟漪.
商业中心内,人流如织,喧嚣鼎沸。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升的朝阳,将往来行人的身影拉得颀长。我紧攥着问卷,指尖因紧张微微泛白,深吸一口气后趋近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微笑寒暄:“劳您片刻,能否参与我们的禁毒问卷?”他眸光微怔,旋即展颜接过笔,低头专注填答时,额前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我伫立一旁,目光逡巡,队友们亦于各处穿梭——穿蓝色T恤的队长正为几位广场舞阿姨讲解新型毒品的伪装性,扎马尾的女生蹲下身,耐心教小朋友辨认问卷上的禁毒漫画,身影忙碌而坚定,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在人潮中传递着光热。
然而,前行之路并非坦途。一位拎着公文包的大叔,面对我递出的问卷,眉头紧蹙,不耐地挥手:“没时间!”便径直离去,皮鞋敲击地面的声响仿佛落在心上。那瞬间,失落如潮水漫过脚踝,却未将我淹没。我想起出发前指导老师的话:“每一次拒绝,都是让更多人听见的铺垫。”迅速重整心绪,抚平问卷边角的褶皱,再度举步,向着推婴儿车的阿姨走去。
随着时光流转,转机悄然而至。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接过问卷,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遇到不懂的名词便轻声询问:“孩子,这个‘跳跳糖’真的是毒品吗?”我蹲下身,用提前准备的案例细细解释,他听完后连连点头:“可得让家里的小辈都知道,太吓人了!”旁边的奶奶也凑过来,指着问卷上的禁毒标语说:“你们做的是大好事啊,我们那时候就怕这个,现在更得防着。”他们的认可像暖阳,驱散了所有疲惫。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位年轻母亲,她接过问卷后,特意让怀里的孩子伸出小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胳膊:“叔叔在做很重要的事哦。”孩童懵懂的眼神里,映着我胸前“禁毒宣传员”的红色绶带,那一刻,我忽然懂得,这份工作不仅是分发问卷,更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
日暮西垂,霞光为商业中心镀上金边。我们围坐于台阶上整理问卷,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里,混着队友们的谈笑声——有人分享遇到主动要多份问卷的商户,有人调侃自己被拒绝时的窘迫,也有人细数今天收获的暖心瞬间。汗水浸湿的衣衫贴在背上,却挡不住心头的热流,这些欢笑与感慨,如丝线般将我们的心紧密编织,让团队凝聚力愈发坚韧。
手中的问卷已近盈握,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是人们对禁毒知识的认知反馈,更是后续宣传工作的熠熠航标。回首这一天,从初逢拒绝时的惶惑无措,到被认可时的热泪盈眶;从对禁毒宣传的浅层理解,到领悟其背后承载的生命之重、社会之责,这场实践恰似一场深刻的蜕变。
禁毒宣传之路,漫漫长远,道阻且跻。但每一次与路人的目光交汇、每一句耐心的讲解、每一份填满的问卷,都似熠熠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这份实践让责任如磐,镌刻心间,也让我从初涉者的懵懂,真正迈向践行者的坚定。来日方长,我愿与团队携手,以不懈之姿,在禁毒宣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更多人沐浴在无毒社会的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