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芙蓉街社区古朴的砖墙上,我们"滨"河"济"千秋实践队怀揣着对母亲河的赤诚之心,开始了第三天的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中心的那一刻,刘慧主任亲切的笑容和居民们期待的目光,瞬间融化了我们内心的紧张。活动室里,老中青三代济南人齐聚一堂,他们脸上洋溢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与黄河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在宣讲过程中,我们分享了黄河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同时我们也简单介绍了气象安全与反诈知识。令人欣喜的是,居民们不仅认真聆听,更积极参与互动,在"我为黄河献一策"环节,居民们纷纷在卷轴上留下真挚的寄语与真诚的建议,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河的深情。活动的最后,我们发放了我们提前准备好的黄河周边钥匙扣与冰箱贴,希望人们在看到这些小物件时能够想着为黄河出分力。
下午的济南方志馆之行,让我们得以从历史维度重新认识黄河。在浩瀚的地方志资料中,我们找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珍贵记载。泛黄的书页上,工整的毛笔字记录着黄河的变迁;老照片里,定格着人们与黄河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些历史见证让我们明白,黄河保护不仅是当下的责任,更是对历史的传承。最触动我们的是那些记载普通人与黄河故事的篇章。有防汛抢险的惊心动魄,有引黄灌溉的辛勤劳作,更有沿岸百姓与黄河相依相存的生活智慧。这些鲜活的记忆,让黄河从地理概念升华为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的经历像一堂生动的课,教会我们远比课本更深刻的道理。在芙蓉街社区,居民们的热情不是客套,而是对黄河最真挚的牵挂——他们或许说不出“生态保护”的专业术语,却用“节约用水”“守护堤防”的行动践行着责任;他们未必记得住“反诈技巧”的条条框框,却用认真的眼神告诉我们:守护家园,是每个人的心愿。而济南方志馆里的古籍与影像,则让我们读懂了黄河的重量——她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承载着文明的密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像一颗种子落在心里。我们渐渐明白,社会实践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交换真心;保护黄河也不是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藏在社区大爷的回忆里,在阿姨的唠叨中,在孩子的画笔上。那些居民写下的祝福、方志馆里的记载,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黄河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守护黄河的责任,要靠每一代人接力。济南的第三天,我们不仅把知识带了出去,更把感动和责任装了回来。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的力量汇入守护母亲河的洪流,让黄河的涛声里,永远回荡着年轻一代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