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药学院】药香浸润青春路,乡村振兴谱新篇

来源: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2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服务基层、关爱一老一小的号召,78日至9日,烟台大学药学院“心系中农”乡村振兴调研团赴山东省乐陵市,以中医药助老促和谐,青春聚力乡村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行动,深入探索中医药在服务乡村、惠及民生、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与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78日下午,调研团于乐陵市丁坞镇养老中心开展首站调研活动,以中医药关爱服务为核心,推进乡村康养实践。调研团队精心筹备的中医药文化体验环节中,药草包制作活动备受关注。老人们自觉排队、有序参与挑选香囊原料。调研成员严格遵循中医药材配伍规范,将艾草、薄荷、丁香等中药材逐一装填香囊。此次活动不仅为老人们送上健康关怀,更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展现了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价值,搭建起传统文化与老年群体沟通的桥梁。



79日上午,我调研团来到当地大棚种植基地,依托自身专业知识与科技力量,汇总中药种植相关知识,大力宣传中药助农理念,科普中药知识。团队成员走访附近村落的大棚,与当地农户交流农产品收成问题,并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条件,提出了浇灌滴灌、广铺地膜等合理化建议。同时,鼓励当地农户种植、加工并售卖中药材,以增加经济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帮助当地农户搭建起销售桥梁,团队外联人员主动联系当地药企——鲁辰制药,与其协商对农户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并提供技术性指导与帮助。此外,还联系了养老院、中医院等社会市场进行保价回收。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农户按标种植+保价回收的闭环模式,有效解决了种强销弱的难题。


79日正午,调研团赴红枣药食同源基地开展实地考察,深度调研中医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在基地内,从红枣历史文化展区到现代化健康管理体验区,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前沿科技的有机融合特征鲜明。调研团特邀专业讲解员系统阐释红枣的药用价值,详细介绍枣核、枣木根、枣肉、枣皮等部位所蕴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及药用潜力。期间,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大经中医智能脉诊分析系统的操作流程,调研团成员通过亲身体验,实时获取了专业的身体素质评估报告。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创新构建的 "科技 + 传统" 产业发展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红枣产业链延伸,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此次调研活动所形成的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中医药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潜力。


实践路远终抵岸,调研章成启新程。此次乐陵实地调研之行,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指标的提升,更是文化传承创新、科技赋能发展与民生福祉保障的协同推进过程。在养老服务机构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切实的人文关怀;在中医药实践探索中,深切体会到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焕发的蓬勃生命力;于特色红枣产业基地考察时,直观感受到依托地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未来,烟台大学药学院“心系中农”乡村振兴调研团继续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路径,用专业知识为中医药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千年中医药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稿时间:7月22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