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秦珂欣】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1

在青春的探索旅程中,我们总在寻觅能丰盈灵魂、锚定方向的力量。此次参与航天科技实践,从参观展馆到自主宣讲,从团队协作到返乡传递,让我对“传承与成长”有了深刻感悟。

一、展馆参观:触摸航天梦的温度

踏入烟台市航天科技展馆与山东航天科技展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星辰大海的门。陈列的火箭残骸、珍贵的航天手稿,无声诉说着先辈们的逐梦故事。看到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突破技术封锁熬红的双眼,为论证数据熬白的头发,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瞬间,让我真切触摸到,航天人对祖国的赤诚、对未知的执着,这份炽热,穿透冰冷的展品,直直涌进心底。

二、实践创作:传递精神的火种

团队协作中,我们办小型宣讲会,把晦涩的航天知识转化为生动讲述;拍摄宣讲与科普视频,将科学家爱国精神融入每一帧画面。撰写脚本时,反复打磨“为什么要逐梦航天”的答案;拍摄剪辑时,精心捕捉“科研瞬间”的光芒。当看到现场听众因我们的讲述眼中有了光,视频后台因我们的作品多了互动,我们明白,这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正通过我们,传递给更多人。

三、返乡宣讲:让精神落地生根

“化整为零”返乡后,向同辈青少年宣讲的过程,是精神再次扎根的旅程。在熟悉的家乡土地,用亲身经历讲述航天故事,看同龄人从好奇倾听,到主动提问“如何传承这份精神”,我懂得,精神传承从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我们传递着科学家的爱国热忱,也在同辈眼中,看到了更多青春逐梦的可能。

这次实践,于我而言,是一场“精神接力赛”。参观时,被航天先辈的情怀震撼;创作中,体会到传递精神的意义;返乡后,见证了青春共鸣的力量。航天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逐梦信念,不再是展馆里的展品、视频中的画面,而是化作可触摸、能传递、会生长的力量。它让我懂得,青春的意义,在于成为“传承者”与“追光人”——既接过先辈们的精神火炬,又举着火炬,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往后,我愿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在青春赛道奔跑。以航天科学家为灯塔,把爱国情、奋斗志融入日常;以“传递者”的身份,让更多同辈触摸到这份炽热,让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青春浪潮里,翻涌成照亮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