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赵富强】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1

当青春的声音与科学家精神相遇,当校园的思考通过宣讲传递,这场山东核电科技馆实践后的演讲会,成为了一场精神的接力。昨日在科技馆触摸核工业发展脉络,今日站在宣讲台,我渴望把这份震撼与感悟,传递给更多同学,让科学家精神在青春群体中点燃炬火。

一、溯源:从科技馆到宣讲台,解码精神密码

在核电科技馆,那些泛黄的科研手稿、珍贵的技术突破史料,是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注脚。当我把“核工业人在技术封锁下从零突破”的故事搬上宣讲台,看到台下同学眼中的震撼,我明白,科学家精神的溯源,是让更多人看见:在祖国需要时,总有一群人甘愿隐姓埋名,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为国家筑牢能源根基。这不仅是历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唤醒——告诉我们,“报国”二字,可如此厚重且炽热。

二、共鸣:以青春之我,讲好精神传承

宣讲中,我分享亲手操作核电模型的触动,讲述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当提到中国核电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台下同学的掌声,是青春与精神的共鸣。我们深知,科学家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可触摸的行动指引:它是我们在专业学习中啃下“硬骨头”的韧性,是探索创新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是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格局。通过宣讲,我们让“科技报国”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成为青春可奔赴的方向。

三、传递:让精神炬火,照亮更多青春路

这场演讲会,是传递的起点。当看到有同学在互动环节说“想以核工业人为榜样”,我知道,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已播撒。我们不仅要做精神的学习者、讲述者,更要做践行者——在物电专业深耕,以科研报国为志,让更多同学看见:青春与使命同频,人生会绽放更亮的光。未来,愿这份从科技馆出发、经宣讲传递的精神,在校园里长成一片森林,让更多青春,因科学家精神而澎湃。

从核电科技馆的实践感悟,到面向同学的演讲宣讲,这是一场精神的接力跑。我们以青春之口,讲述科学家精神;以共鸣之心,点燃报国之志。愿更多同学踏上这趟精神之旅,让科学家精神,成为校园里最亮的青春底色,照亮我们奔赴强国建设的远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