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之下,欧式风情的烟台渔人码头游人如织。2025年7月12日我们小组走进这一著名地标,通过实地考察和民俗体验来谈学现在渔人码头文旅景观背后绵延千年的胶东海洋文化密码。
清晨的渔人码头,海风裹挟着咸鲜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么来到了海滨木栈道,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沿海道路,大体由木头制成,可以在上面漫步观海,欣赏日出日落,远眺崆峒岛。在此路上我么可以感觉到现代技术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每隔50米嵌入的青铜铭牌,标记着从新石器时代东夷渔猎到近代开埠的重要年份;扫描二维码可听到不同年代的潮音——原始渔民的号子、清末商船的汽笛、现代游轮的鸣响;夜间投影系统在木板上呈现蓬莱水城、登州古港等历史场景。有学者指出“"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景观步道’概念,将木栈道转化为可触摸的‘海洋文明编年史’。特别是‘年轮地板’的创意,让游客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节拍上。”

本小组在路途中环顾四周,发现此处建筑异常唯美,码头以维多利亚式建筑群为主,充满异国风情。维多利亚式的钟楼与胶东剪纸艺术馆比邻而立,历史文化与西方建筑完美融合,这不仅是近代的文化遗留,更是本地长达千年的文化财产。这座"东方旧渔港"与"西方海滨度假区"的混搭,正演绎着文化交融的生动样本。此情此景无不让人心生感叹,想到“所有交融都基于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我们小组认为这种融合并不是双方的妥协,而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新的文化特色。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黄昏,夕阳将哥伦布大帆船造型的游艇投影在明代海运古道上,我们回头看了一眼建筑群,不仅再次心想,真正的文化交融,不是谁覆盖谁,而是让不同时空的浪花在同一片海域绽放。

烟台渔人码头的实践让我们看到:文化交融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中焕发新活力。这里既有胶东渔港的千年记忆,又有欧式海滨的浪漫风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此和谐共生,为滨海文旅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