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法学院】访桑榆之感,促鄌郚发展

来源:安老怀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布时间:2023-07-19

为了深入调研农村养老问题,探寻如何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烟台大学安老怀华养老调研队与鄌郚镇老人就养老问题进行交流。烟台大学安老怀华养老调研队近日先后走访潍坊市鄌郚镇东家村和南村,并与东家村村书记和两村老人就生活现状和养老问题进行交流。

团队在当天上午随机采访了村中多名老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南村近九旬高龄的老奶奶,老人已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进行农业耕作,并且缺乏部分独立生活能力,家中只剩在村镇上工作孙媳妇和曾孙,其余儿女皆在县城或异地工作,常年难伴老人左右。“我的眼睛不大好,平时不太敢做饭,等我孙媳妇回来做饭再吃。”老人对我们表示了目前在吃饭上面临的生活窘境。

由于老人的孙媳妇也在上班,时常来不及做饭,老人因此经常晚点吃饭。此外,鄌郚镇老龄化程度较大,其下属的十三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77岁上下,基于此现状,鄌郚镇建造了“幸福院”为满足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等的养老需求。而这位89岁的老人较符合入住“幸福院”的标准,但是当团队询问老人是否愿意入住时,老人露出否定的神色,并表示想要帮忙照看家中的曾孙,不愿自己一人住进幸福院。无独有偶,在采访村中其他老人时,他们也向我们表示了吃饭和照看孙儿的问题。另外,团队在走访老人前,对鄌郚镇在建的幸福院进行了调查,团队观察到,幸福院内部有统一供暖,食堂服务,文娱设施等构造,但整体与传统的养老院并无差别。再联系与上文老人的交谈,团队认为,鄌郚镇养老需求因个体差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整体上也可对需求进行分流整合。为了促进鄌郚镇养老事业的发展,团队认为可开设“长者食堂”来满足有吃饭需求的这一部分老人,其次可在幸福院内设置幼儿休嬉区,实现长幼结合以满足老人较大的照看孙儿需求。

“我们这个村的条件好啊”东庄村的一位老人感慨到。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家的详细情况。他家他家里目前种了一亩的树,一亩的小麦。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他将土地包给了村镇的工厂建设,同时他每年可以从每亩地中获取500的承包金,他膝下的一个儿子也在家照顾他们。由于他的家位于鄌郚镇的马路的两侧,赶集、购物、出行都非常的方便。而当问到他对“幸福院”有何看法时,我们发现,他所了解的“幸福院”就是将老人集中管理在一个地方,每个月还要交一定的钱。但是向“幸福院”每个月要交多少钱?“幸福院”的居住条件如何等详细情况他并不很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有多数老人都不了解“幸福院”的具体情况。所以,本团队认为“幸福院”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村民的了解与支持才是养老政策的真正落实。另外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老人入住“幸福院”的情况,目前,东村有1000左右的人口,其中老年人占十分之一。老年人中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优先入住“幸福院”。

“幸福院”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村民的日常需求,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实离不开百姓的理解与支持。本团队立足老人视角,通过与各村多位老人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幸福院”的看法,发现“幸福院”开展的不足,为鄌郚的养老服务建设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