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烟台大学安老怀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近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幸福院进行了调研。
对鄌郚镇养老幸福院现状的考察研究
队员们在鄌郚社区主任徐升和鄌郚村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幸福院,对幸福院的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于二位进行深入的交流。从与徐主任和刘书记的交流中得知,幸福院总共分为住宿区、养老食堂、文娱场所等多个部分,还贴心地为有种植兴趣的老人预留了田园种植所需的空地。可以说,老人的绝大部分生活需求在幸福院都可以得到满足。值得一提的是,鄌郚镇幸福院是在一个废弃养老院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将有限的资金最大化的投入到老人的生活保障上。据刘书记所言,目前幸福院建设资金已投入40万元,到正式运行,预计总投资能达60-70万元。幸福院的建设和日常运行资金主要有政府拨款、各村集体出资、社会力量捐款等部分组成。入住幸福院的老人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较为困难,急需帮助的五保户和孤老户,一类是较为健康的一般老人。对于前者,经过村集体会议表决通过后可以免费入住;后者在入住时需要缴纳一定费用,每年缴费一般不会多于五千元。而幸福院中的工作人员主要则是由县里志愿者和各村的党员构成,志愿者通常几个月进行一次轮换,各村党员则每周进行轮换上岗。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因此幸福院决定将养老食堂作为建设重点。综合考虑食物的营养成分、老人的身体情况、当地饮食习惯等多个因素,长者食堂努力使食堂饭菜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又经济实惠。
对幸福院问题及未来蓝图的构思
“农村问题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徐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在幸福院运行的道路上,很多问题成为了幸福院不能良好发展的障碍。首先,鄌郚镇的土地流转问题亟待解决。受制于地理因素,鄌郚镇的土地大都崎岖贫瘠,地理位置也较为分散,使得目前老人手中的闲置土地无法集中统一承包流转,造成了流通链的断裂,进而直接影响了幸福院的资金来源。其次就是村民们的观念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老人身上,同时也存在于他们的子女身上。老人们适应了在家里的生活,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安土重迁的生活观念,不愿意跟子女一起住,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在子女们眼中,晚年不亲自赡养老人似乎成为了别人口中的不孝。针对鄌郚社区下属各村现状,徐主任提出了“合村并局”的初步方案:通过村集体合并,建造容量充足的“养老区”,从而将各村分散零碎的土地和宅基地进行大规模统一流转承包,将承包经营所得用于“养老区”的正常运转和老人的正常生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正常持续地运作,真正实现“以地养老”背景下对人地矛盾的充分解决。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对于这一难题的破解,我们一直在探索,“以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日益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它不仅仅让老人手中的土地“活”了起来,更让老人的晚年有一个依托。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做到真正的“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