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到了一个新的实践地,一个新的农业大棚基地,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农户的热情好客,都为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热情的招待我们。
初入大棚,一股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不出五分钟,我们就以及汗流浃背,当地大棚的现代化设施可能相比于寿光的农业大棚差上一些,可当地生长的瓜果蔬菜也是饱满。我们无不惊叹于农民们的辛苦,夏日本就炎热,大棚中更是炎热难忍。我们前往的淄博一片规格较小的,个人经营的大棚基地,这里的设施虽说有些简陋,不少农具上都泛着铁锈。当地居民多是农民,他们靠大棚中的作物养家糊口,这是他们的心血更是他们的骄傲。
我们今天发出的调查问卷全面有质量的收回,当地农户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夏天大棚内温度很高,农作物也是承受不了的,所以要定时卷起大棚通风散热,这样也是为了循环大棚内的空气,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跟氧气的比例,又比如说有时大棚要盖上一层黑布,之前对此很不理解,这不减少了农作的光照,削弱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原来农作物所需的光照强度也是要注意的,太强的光照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比如说叶片表面脱水干枯等。
这次调研报告的传播是我们受益良多,明白了很多农业大棚的知识,填补了知识中的空缺,也感受到了此行的意义。我们也明白了术业有专攻,对于当地的农户,我们也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但在农业这单个方向上,我们显得如此的无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我们来说,他们算是这个方向上的专家,我们是虔诚的学徒,对于淄博的社会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已经在调研中上了一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习得许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