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22日电(通讯员 赵显壮)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数字生活正成为一种常态。没有健康码,出行受阻;2G基站陆续关闭,“老年机”失去信号;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面对”数字洪流”,老年人颇有“被时代所抛弃”的感受。
为了让中老年人群体在生活中同样享受到智能手机所带来的便利,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困难,充分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7月20日上午,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过程学院“数字反哺-智慧助老行动”实践队伍在山东省聊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东阿县铜城街道管道驿社区举办了“数字反哺”智慧助老行动之智能手机大讲堂。待队员将课前安排做好后,老人们开始陆续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教室就坐,活动顺利开展,线下讲课授课如愿举行。

图为老年人听志愿者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显壮 供图
该活动主要面向需要使用、想要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有效地提升了中老年人群体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团队由授课人员、课堂实践辅佐人员、后勤人员和队长组成,分工明确。本项目始终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团队宗旨,构建“智慧课堂、场景助老、网络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开展多渠道、全场景的服务;拓展“1+2+3+3”推广形式,即青年志愿者为核心,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社区乡村服务点、老年大学和重点公共场所三方式点,开展专项调研、智慧课堂、场景助老活动。
活动伊始,老人们就表达了对于掌握智能手机的希望。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此次课程实践队员首先讲授的是有关数据流量与wifi的使用,为老人细心讲述了如何合理使用流量、连接wifi、在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之间切换等。这些对于一些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来说会非常简单,但对于很少接触智能手机的老人们来说却显得各外有难度。接下来,实践队员还为老人们讲述了一些热门应用(微信,抖音等)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一些老人已经掌握了该应用的基本使用方法,于是便为老人拓展了其他相关知识点。每次一小节课结束,志愿者们都会留一些时间给老人们,让他们去实践,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自己身上去。同时,老人对所学习知识有任何的疑问,实践队员们也会在同一时间给出合理的答复,课堂气氛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