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生科院】面对面|于自然读取生命奥妙 以实践守护生物安全

来源:发布时间:2023-04-13

面对面|于自然读取生命奥妙 以实践守护生物安全

—记烟台大学“生物安全与生命健康大数据科技中心”

在烟台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守护着生物安全和生命健康。他们抓住机遇,迎着“十四五”时期生命健康与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浪潮,趁势而上,埋头苦干;他们积极拓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发展空间,加强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升生物安全结构层次,以助力烟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成立了“生物安全与生命健康大数据科技中心”。

平台依托“国家海洋藻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进出境濒危物种鉴定实验室联盟”、山东省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果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现代海水养殖与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国际、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按照“一核、两翼、三模块”的布局,以基因组学理论与技术为核心,以经略海洋水平提升及生物安全为“两翼”,开展“种质资源智库建设、生命健康功能产品研发、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三个模块的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团队负责人为王绪敏教授,团队成员包括曲江勇教授、王丽君博士、邢志凯博士、刘秀梅博士和王爽博士。

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等项目15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荣获专利150余项;指导本科生荣获“互联网+”山东省银奖铜奖多项,荣获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技能与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化学理论与技能比赛、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大赛等省级奖项20余项;培养研究生30余人。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新媒体中心记者的脚步走近他们,通过文字感受他们走过的路,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

邂逅南极微生物,心系生物安全

长久以来南极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广袤无垠的冰原、深邃绚烂的星空和极光、漫天飞雪的白色大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对南极怀揣好奇心的科学家们去不断地探索,“南极半岛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功能研究”是这一团队富有意义的一个项目。当记者问起开展这一项目的初衷时,老师耐心地与记者们讲述,由于目前人们对南极半岛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人类活动因素和海拔变化对南极半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也知之甚少。为更好地了解南极半岛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探索人为因素和海拔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南极半岛的魔鬼岛、乔治王岛、马兰比奥站和西摩岛四个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研究。

“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入深谷,不知地厚。”团队深知这一道理,他们将足迹踏入南极这一人迹罕至的地域,以“实践出真知”的求实态度邂逅着南极的微生物,以实际行动向众人证明科研永无止境。他们怀揣梦想走向南极,他们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他们不畏严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期望。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南极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药食同源”,关注生命健康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和精神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为此,团队成员们也关心着全人类生命健康事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结构与宿主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菌落失衡会导致许多疾病。为了从安全性高的中草药及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改善这一类疾病的药物成分,团队秉持“药食同源”的理念,参与研发了多款特效产品,服务于烟台生物医药产业。“药食同源”,顾名思义,便是指药物和食物同根同源,治疗病情的药物成分从食物中提取而来。老师们研究了药物代谢的复杂系统,提到宿主的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部位。分为两个阶段——修饰与共轭结合,并且指出肠道微生物主要通过还原和水解反应参与药物代谢。根据上述研究,老师们参与研发了多款药食同源产品,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减轻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并且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

海水养殖,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海产品需求也愈加旺盛,传统水产捕捞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海水养殖是一种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港湾养殖等。团队紧密围绕着海洋牧场、海洋安全和蓝色海洋这三大板块,对海水养殖业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老师对我们解释道:“我们主要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和微流控芯片检测设备对整个生长周期内鱼体的品质特征和病害进行实地监测,并结合环境水质数据,溯源分析鱼体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的关系。”其中,微流控芯片检测设备具有的功能特点包括:“ ——方便现场化应用需求”、“快——提高检测时效”、“简——一键化操作”、“准——结果准确”、“稳——产品可靠”、“安——无污染物泄露风险”。目前该设备已在口岸检测检疫、海产养殖环境监测、养殖物种病原体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团队依托先进技术手段,为蓝色海洋养殖的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库·生物信息工具开发

在大多数人固有印象中,数据库统计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可团队成员却觉得这是一个饶有趣味并富有意义的项目。团队目前已搭建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藻类质体基因组数据库、水产养殖病原体生物基因组数据库、海洋水产养殖品种组学数据库、海洋环境eDNA数据库等。当记者们问到最早搭建的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的初衷时,老师对我们解释说:“软体动物是最大的海洋生物门,约占所有命名海洋生物的23%。现如今软体动物的分类仍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频繁的人类活动也干扰着软体动物的再生和发展。因此,探索软体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搭建的海洋水产养殖品种组学数据库,能够加快“蓝色种业硅谷”育种的技术革新,丰富海洋养殖新品种,进一步构建养殖质量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当提到对数据库的研究时,老师开始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述关于数据库的各种细节,我们也被老师对科研的热情打动,似乎也读懂了他们坚持的意义。那些在外人看来枯燥的数据库研究,被他们视若珍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苦心钻研的赤子之心。科研是他们一生追求的使命,科研长路漫漫,此行山高路远,不问归期!

以科研之名 展生命之光

在科研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卡脖子”的科技难题,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牢记使命,当好一名合格的“螺丝钉”,且具备认真的专业素养。他们脚踏实地,钻坚仰高,在实验室中度过他们人生中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用不负科研不负己的精神,换来了生物安全的蓬勃发展。在他们动情地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科研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热忱,这种热忱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因为心有热爱,他们可以不厌其烦地进行数次实验,只为得出理想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忍受缺氧严寒,踏遍南极岛屿的每个角落,只为探寻南极土壤微生物的奥秘。生命的神奇与奥秘,被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研究人员们所揭示。科研道路虽艰苦,但他们仍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辛苦又滚烫的人生。

科研的道路上向来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的礁石险滩,只有不惧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穿过惊涛骇浪,深入水底觅得骊珠。采访时老师谈笑风生论趣事,一笑而过谈困难,那是一种“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坦率。一帧帧一幕幕场景在他们的论述中顿时生动起来,我们也仿佛跟随他们走进了充满挑战的科研之路。那一刻,他们身上散发着熠熠光芒,原来发光不只是太阳的权利,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敢于超越,都会在专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审核人:牛鸣昊   来稿日期:2023年4月7号

关闭